勠力借好风 扬帆正当时 ——从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宣城篇
来源:安徽日报  |  2022-06-23 10:57:56

勠力借好风 扬帆正当时 ——从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宣城篇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3092758

上海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研发试验中心(广德)鸟瞰图 摄 广宣

勠力借好风 扬帆正当时 ——从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宣城篇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3092803

广德竹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笔记本面板 摄 广宣

  风起长三角,潮涌皖东南。作为省内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相邻的地级市,宣城市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新高地的步伐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同频共振。

  依托区位、产业与生态优势,宣城市着力做大经济体量、深化区域协作、擦亮城市名片,推动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产业合作

  下好创新发展“一盘棋”

  风吹热浪涌,蝉鸣“三夏”忙。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德经济开发区的金博通智造园,园区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在园区一期厂房内,广德齐尚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油压机正开足马力工作,不一会儿,硅胶杯垫片成型。“这是销往德国的杯垫,旁边机器生产的辅食机密封圈,都是我们自己开模加工。”公司负责人刘阳告诉记者,“从上海来广德7个年头了,在这里扎了根。新厂房今年元旦投产,契合我们的发展需求,而且入园全程帮办,不费神!”

  金博通智造园坐落在苏皖合作示范区广德片区邱村先导区内。由地方政府自主发起的苏皖合作示范区,2018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跨省合作区。宣城市将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作为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号工程”,按照“先局部再整体,先双边再多边,先启动再联动,推动一体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合作区建设破题起势。

  强化市县联动,宣城设立了市县两级苏皖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初步形成市专班协调推进、郎广两县(市)主动作为、市直单位履职支持的工作机制。与江苏省溧阳市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去年10月,苏皖合作示范区2021年度联席会议成功举办。“聚焦重点项目,突出共建实效,我们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谋划布局了诸多重点合作事项。”苏皖合作示范区广德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李斌告诉记者。

  2021年,“一地六县”合作区宣城区域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总投资272.39亿元;新签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6个。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等一批科创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广德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建成运行;郎溪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使用。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郎溪经济开发区的科大重工集团(郎溪)有限公司,二期厂房里一排排带式输送机的钢结构排列整齐,好似一条条钢铁“长龙”。副厂长张美楼正忙着将这批产品装车,发往江苏常熟,通过常熟港发往巴西。

  作为一名在公司工作了11年的老员工,安庆人张美楼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科大重工集团从上海青浦区搬迁至安徽郎溪县的全过程。“公司搬来郎溪,我离家乡越来越近!公司发展势头强,个人待遇也好,爱人如今也在厂里上班,一家人团聚了。”张美楼对现在的工作生活很满意。

  “我们在郎溪发展的这4年,证明了我们投资郎溪的眼光和方向没有错!原本计划6年到8年完成全部投资,今年已经提前完成了。”科大重工集团(郎溪)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告诉记者,当地“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为企服务态度让他感触颇深,“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办事员,都是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

  交通互联

  构建立体通达“一张网”

  远山叠翠,郎溪县龙须湖澄澈明净。上海市白茅岭农场生态蓝莓园就坐落在环龙须湖健身绿道旁,枝头蓝莓圆润饱满,仿佛一簇簇可爱的蓝灯笼。不远处的蓝莓分拣中心里,一颗颗蓝莓“奔跑”在自动分选设备的“跑道”上,通过色选、分选、称重、包装后,即将发往沪苏浙。

  “这是我们新投入650万元购置的全自动分拣系统,在这里分选包装完成后,冷链车沿着新修建的沪皖大道行驶,约3小时就能到达上海郊区的‘云仓’。”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蓝莓事业部副经理方海向记者介绍。说话间,一辆冷链车就装完货出发了。

  据了解,沪皖大道改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郎溪县城区,途经涛城镇、白茅岭社区,终点位于白云山(郎溪界),建设里程16.2公里,总投资约2.85亿元。项目于2021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成为郎溪县深化与上海市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仅蓝莓运输节约了时间,我们开车从县城到白茅岭也更便捷。”方海有感而发。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宣城市强化基础设施无缝对接,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的立体通达交通网。加快“高速铁路”与沪苏浙互联,商合杭高铁宣城站车次达101列,宣绩铁路加速施工,宁宣高铁开展可研编制,杭临绩铁路已完成引入绩溪北站先行实施工程施工图。加快“高速公路”与沪苏浙互接,G50宣广高速改扩建工程、宁国至安吉高速安徽段已经全面开工;G4012溧宁高速江苏段、宁宣杭高速高淳段和临安段3条省际“断头路”进入规模化施工。加快“跨区域公交”与沪苏浙互达,宣州与高淳、郎溪与溧阳、广德与溧阳等地已经开通跨省公交,宁国与安吉、绩溪与临安开展农客公交化,加快实现均等高效公交服务。加快“江海河铁”与沪苏浙互通,皖东南保税物流(B型)通过安吉上港“水运”和长兴铁路“海铁联运”占比分别达到25%和15%,定埠港二期4个集装箱泊位已经投入使用。

  时值六月,烈日炎炎。在宣州区狸南路蒋山段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平整路基,在现场协调的狸桥镇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春六汗流浃背,脸上却带着笑容。“这个路动工了,我苦点累点都高兴!多少年了,跟南京隔着固城湖,看得见却到不了,必须绕着走。”程春六擦了一把汗说道,“去南京务工的乡亲、不少外嫁的女儿,都在对面,等路修通了,过去只要十分钟,圆了我们的夙愿!”

  一头连着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一头连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横跨固城湖的狸南路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两山公路”。通车后的“两山公路”将大大缩短两地时空距离,促进两地互联互通。

  共治共享

  守护绿水青山“一家亲”

  来到广德市新杭镇牛头山,长广影剧院的卷帘门轻掩,长广总部门楼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依旧醒目,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纪80年代火热的工作场景。长广工人文化宫门口,“时空长广 皖美新杭”的新字迹映入眼帘,里面的展览馆详细“讲述”了新杭这个曾因煤而兴的皖东南小镇的前世今生。

  新杭镇独立工矿区曾是苏浙皖三省交界有名的“煤炭小镇”,鼎盛时期人口8万多人,一度被当地人称为“小上海”。2019年11月29日,广德市与浙江长兴县、浙江长广集团全面完成独立工矿区资产及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交接工作。

  “我们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和土地再利用、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举措,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创新实践平台。”长广办公室主任胡世龙告诉记者,当地加快推进长广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现已复垦土地1100亩,“时空长广 皖美新杭”展览馆于2021年7月建成开馆。

  推动生态文旅共保共享,宣城市强化文旅产业合作共赢,参与沪宁杭等地共建长期、稳定、共赢的旅游目的地合作机制,广德市与长兴县、江苏宜兴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宜广”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强化生态环境联治共保,宣城市健全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联防联合执法机制,与浙江杭州、湖州,江苏常州建立市级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晴空一碧万顷,在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推土机和挖掘机正在作业,原本高低不平、长满野草的虾田变成了平整一新的农田。

  “去年我们和江苏常州天目湖镇联手生态共建,全村2880亩虾田全部退养,涉及102户青虾养殖户和981户村民。”下吴村党总支书记蒋福金告诉记者,今年5月中旬,施工方进场施工,工程包括平整土地、分割田块、修建机耕路及水利设施建设等,争取在今年9月底完成农田改造任务。

  凌笪镇下吴村毗邻江苏常州溧阳市。随着以生态为底色的苏皖合作示范区正式建立,天目湖镇和凌笪镇的生态共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2020年6月,天目湖镇提出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引导下吴村青虾退养,退养的所有虾田由天目湖镇整体承包。2021年5月,下吴村与江苏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当年该村青虾全部退养。

  “两边都是我的家,为了优化生态环境,我支持退养。”在凌笪镇下吴村长大的张荣定,成年后在天目湖镇娶妻生子定居,前几年又回到下吴村从事青虾养殖。如今,张荣定承包了150亩茶园,正努力转型成为一名“新茶农”。明年春天,他将迎来一个忙碌的采茶季。(安徽日报 记者 罗鑫 张敬波)

编辑:刘旭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