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在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矾矿西山的林荫小道上,到处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西山看上去像依次铺开的梯田,层层叠叠,特别壮观。”慕名而来的浙江丽水市游客吴伟杰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拿着手机拍照。
高耸的八大窑、古风犹存的大照壁、栩栩如生的展示馆……这些场景不仅还原了矾矿的原始风貌,还传递出悠久绵远的历史信息。今天的矾矿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矿山,山坡上是采矿留下的众多坑口和峭壁,看起来“伤痕累累”。如今,经过生态修复,这座废弃矿山华丽转身,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了解,矾山镇是“千年矾都”,拥有丰富的矾矿资源,采矿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曾是国内最大的矾工业基地。2001年后,由于大规模的明矾替代品出现,当地矾矿停止开采和生产,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矾矿关闭后,采矿区西山矿坑遍地、山体裸露、边坡陡峭,出现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含水层被破坏、地质灾害多发等现象,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废弃矿山刻不容缓。近年来,庐江县积极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关停矿山和破损山体修复力度,探索出一条将废弃矿山建成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新路子。
现在,西山过去堆积的遗留废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绿色矿山公园。
“以前,矿山由于常年开采,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山上全是‘伤疤’,几乎见不到绿。”在矾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胡孝训,见证了西山的变化。“那时候,我们宿舍楼就建在西山半山腰,山风吹过,扑面而来的是呛人的灰尘。即使在夏天,大家也都是紧闭门窗。”
“现在可不一样了,通过生态修复,西山已变成公园,整座山漂亮极了。”胡孝训笑着说。
“过去,我们上山采矿,是为了生活,天天灰头土脸。现在,我和老伴到山上散步,是为了锻炼身体,观赏花草,呼吸新鲜空气。”站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矾山镇矾矿社区居民卜利平高兴地说。
在矾矿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庐江县对破坏的地形地貌进行重塑,达到与周边的地形地貌相融合,着力体现自然的景观风貌,整个修复区矿山酸性废水危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景则景”的要求,依托矾矿工业遗产的丰厚资源,结合不同区域功能,注重历史遗迹规划,有效综合利用工业历史遗迹、标识标记、风情风貌,在保护中修复即将消失的人类工业文明。
此外,该县还坚持治理恢复与生态重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对矿区遗址内的工业设施设备、工业人造物等,采用保留、改造利用、再生设计等途径,加入一些旅游元素,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景观格局。
“矾矿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是我县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据庐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志寿介绍,近年来,该县按照统一规划、一矿一策、分类实施的原则,持续完善矿山领域修复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修复废弃矿山103处,修复面积逾7000亩,让矿区“重披绿装”。(通讯员 赵德斌 记者 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