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众安徽预计明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投产 合肥加速驶向“新能源汽车之都”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已成发展大势。
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合肥,近年来在这一赛道跑出“加速度”,一路驰骋“喜事连连”。
6月22日上午,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下线,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迎重要里程碑。
用时不到一年!再次彰显“安徽速度”
当天上午11时30分,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于其MEB工厂的全新车身车间下线,标志着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试制生产取得重要进展。大众安徽正在全速推进生产工作,预量产车将于今年下线,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投产。
大众安徽全新的车身车间坐落于合肥经开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大众安徽CEO葛皖镝博士表示:“在MEB工厂开始建设仅约一年后,我们就完成了首台白车身的下线,这标志着我们向预制生产目标更进一步。在合作伙伴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按时推进生产计划,再次彰显了‘安徽速度’。”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众安徽发展得到了安徽省及合肥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大众安徽持续建设涵盖制造、研发、测试、销售和营销以及客户服务在内的完整价值链,公司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年产14.5万辆!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
合肥汽车产业基础良好。近年来,合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抓手,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着力构建整车技术先进、关键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础设施健全、场景应用丰富的产业体系。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当前,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规上企业305户,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华霆动力、锐能科技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电池、电机、电控、自动化、材料等核心领域。近三年来,合肥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其中,2021年签约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976.43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合肥建设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0家,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支撑产业发展。江淮汽车蜂窝电池技术、蔚来高性能电机、国轩高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等核心技术走在世界前端。
应用推广纵深推进。我市相继建设合肥公共交通智能网联示范线、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无人驾驶体验中心,开放白犀牛、京东、新石器等无人物流车测试运营。建成各类充电设施6.4万个,初步形成了市区2公里充电服务圈,日均可服务约15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2021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4.5万辆,同比增长148%。今年1~5月,合肥市实施汽车产业链项目数79个,总投资额1537亿元。
5000亿元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跻身全国汽车制造业第一梯队!合肥目标笃定。
坚持引培并举,构建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配套合理、应用示范推广、标准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合肥正全面发力——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围绕现有整车及产业链重点企业,制定汽车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指南,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双招双引”;完善重大项目统筹招商机制,建立汽车产业招商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市场化招商、园区招商合作。
加快产业人才引育。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通过“云聘会”“智汇合肥高校行”等品牌活动,重点引进汽车行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在肥高校院所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全力抓好试点建设。在“换电”试点方面,着力培育蔚来、奥动、泽清等国内知名换电企业,力争到2023年,推广换电车辆1万辆,建设换电站80座,形成10分钟换电服务圈;在“双智”试点方面,加快布局一批5G通信基站,打造合肥港、合肥南站、骆岗公园、下塘镇智能网联示范区等一批场景应用项目,开放城市道路500公里以上。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可期。(合肥日报 记者 华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