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6月29日,核酸检测801.1万人次,快速精准出具检测报告;7月1日~7月2日,核酸检测723.5万人次,全部结果已出,均为阴性;7月5日起,合肥市再次开展新一轮区域免费核酸检测……
面对海量数据,合肥靠什么做到这一点?“靠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它就像人的神经中枢一样,是‘智慧大脑’。”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回答。
近日,记者探访核酸检测背后的“智慧大脑”——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
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采、送、检、报,核酸检测全流程4个阶段,信息化支撑非常关键。
为发挥信息化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2021年年初,按照《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合肥市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实际,在全省率先建成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切实通过大数据对疫情传播源、传播途径进行追溯管理,保证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
“在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建成之前,所有检测信息需手工录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信息中心工程师王跃宏说,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据介绍,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围绕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条码生产、信息采集、采用管运输、采用管入库、检测结果上传、检测结果查询等环节,实现了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更加便捷高效。
2021年9月,合肥对全市100多万在校大学生开展核酸检测,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建成后首次亮相。大学生手持个人信息二维码,信息登记人员通过手机扫描,完成个人信息与样本试管绑定,采样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并装入试管,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
“系统建成后,单是‘采’这个环节,所需医务人员从原来的每组3~4人减少到每组2人,速度较以往提升3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效率。”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研发人员丁峰介绍。
历经20余次优化升级
稳定、高效的运转,是任何一套系统的核心要求。
从2021年至今,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历经20余次优化升级,最新一次升级于3月17日完成。当时,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紧急召集近20名技术骨干,成立区域核酸检测系统性能升级党员先锋队,经过72小时连续奋战,将每秒最大完成请求数提升到当地人口数的2‰以上。
“经过压力测试,系统每秒最大完成请求数达到25949,按合肥937万常住人口计算,每秒最大完成请求数达到城市人口数的2.7‰。”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此次升级优化进一步增强了系统面对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应对能力,提升了核酸检测相关基础信息采集的效率。
至此,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依托移动政务云、电信政务云的“同城双中心”高可用部署架构正式建成,并实现以电信云为“生产中心”、移动云为“灾备中心”的区域核酸检测关键业务系统灾备,可以支撑937万合肥常住人口在1天内完成核酸检测及数据上传。
出色完成多次检测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过1.7亿人次。”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该系统,合肥市成功完成了重点区域返肥人员核酸检测,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员核酸检测等任务。在5月23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点赞合肥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据了解,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建成以来,共承担14轮区域核酸检测任务,交出了0宕机0故障的优秀答卷。
打开合肥区域核酸检测系统可以看到,界面简洁明快,板块清晰明了,采集、转运、检测、上报等相关功能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入驻采集点10520个、检测点(含疾控部门和第三方检测机构)88个、采集人员84417人、检测人员888人,单日核酸总采样人数突破580万,单小时最高采样人数100.5万。 (合肥日报 记者 苏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