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康县贾坝村:谱写生态农业新乐章
来源:中国甘肃网  |  2022-07-20 09:01:59

【陇南】陇南康县贾坝村:谱写生态农业新乐章_fororder_1

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生态农田一角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行走在康阳公路(S222)上,绿竹青翠挺拔,村庄秀美如画。绿油油的庄稼地像极了天然帐子,把这个村庄包围其中。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以为民富民为根,生态农业为基,美丽乡村为形,探索出了“三个共同”促振兴富民路径。

  “今年再也不愁猕猴桃卖不出去了!”家住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庙背社的罗如兰说,“往年去城里卖果子(猕猴桃)很不方便,等公交车费时间,每次还拉得还不多,进城了还没地方摆摊,卖不掉的就烂在屋里了……”

  说起这些,罗如兰有点哽咽。在贾坝村,和罗如兰一样遭遇这些难事愁事的,还有很多。

  贾坝村是康县人工种植猕猴桃面积最大的村,而且历史悠久。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综合管理技术,从而没有形成自己品牌,导致出现了好果子销路不畅,低价贱卖等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贾坝村今年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了猕猴桃商标,建成了猕猴桃、小杂粮包装加工车间和产品展示直播带货室,带动群众和村集体增收。”该村党支部书记周邦贵说,“我们计划收购乡亲们的所有猕猴桃,再进行统一包装销售。”

  让土地生“金”,农民才能增收。贾坝村不断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按照“精准、有效、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培育传统产业和引导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产业的规模、品质和效益。在有限的土地上孕育特色,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从而牢牢地牵住了增收的“牛鼻子”。今年又新栽植黄心猕猴桃35200株,全村累计发展猕猴桃680亩。

  把传统农业发展成点“绿”成“金”的富民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守着农田就能过上好日子,大家种田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正在田里劳作的贾玉银说,“镇上今年的谋划发展很好,我们用农家肥种的小金黄包谷、牛毛黄大豆长势挺好,而且村上还在地里安装了杀虫灯、粘虫球,避免了打农药,使我们的粮食更加安全、绿色。”

【陇南】陇南康县贾坝村:谱写生态农业新乐章_fororder_2

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生态农田一角

  品质是农业发展的内核。为了提升猕猴桃、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品质。“结合贾坝村地多人少(青壮年外出务工270多人)的村情实际,为了我们的传统农作物实现‘无污染、纯绿色、提品质、成品牌’,更为了省人力、增效益,我们创新探索实施了‘五个替代’工程,即:用老品种替代新品种提升品质,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无污染,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实现纯绿色,用小机械替代人力牲畜省人力,以老人妇女种地替代青壮年劳力实现增效益。”周邦贵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今年贾坝村大力实施‘五个替代’工程,全村发展了川坝猕猴桃采摘园套种大豆区90亩,玉米猕猴桃复合种植区70亩,大豆猕猴桃复合种植区9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100亩,高粱大豆种植区50亩。”康县岸门口镇人大主席、贾坝村包村领导张涛说,“这样就能有效解决‘人闲地闲’的问题,确保乡亲们稳定增收。”

  农旅深度融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为了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品附加值,贾坝村还依托村上土生土长的“手艺人”,修建烤酒坊、豆腐坊、面粉坊,开办生态农家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实现集高品质传统农业、绿色文旅为一体的“世外桃源”。

  “岸门口镇贾坝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坚持农业农村农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以乡村治理为统揽,以创新发展传统农业为抓手,围绕‘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人人参与共同富裕。”康县岸门口镇镇长王建虎说。

  通讯员 焦杨红 图/文

编辑:王奇英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