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引领下的民族团结之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8-01 15:27:41

  国际在线云南消息(张科):7月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热浪滚滚,由旺镇永福村千亩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泛着白光,格外耀眼。大棚内种植的西班牙蓝莓通过智能灌溉网输送,吮吸着荷兰专业蓝莓基质种植营养液,拼命生长,还有几个月就将产果。

  在这千亩数字蓝莓基地,同样耀眼的还有杨善洲画像。杨善洲精神,正是施甸县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核心所在。作为杨善洲精神的发源地,施甸县把学习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永恒课题,把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杨善洲精神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引领下的民族团结之路_fororder_5

  杨善洲精神文化形象展示 摄影 王娅男

  为民是核心

  “这里的蓝莓主要采用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跟传统种植经营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主要采用无土基质栽培,采用节水节肥智能化滴灌系统水肥灌溉,种出的蓝莓果实比传统种植的蓝莓果品质、口感都要好。”千亩蓝莓基地负责人郑雪峰向前来参观的人群介绍。

  首期千亩蓝莓园日常为当地提供产业工人岗位300个,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每年的旺季在12月至来年5月,基地每天用工量达800人,全年用工量在12万人次左右,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促进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土地流转租金为每年每亩1600元,同时还以每年每亩100元的管理服务费归入村集体经济。种植基地集蓝莓种苗研发、种植及果品分级包装、冷藏配送、食品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打造农旅综合体和现代农业庄园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引领下的民族团结之路_fororder_2

  千亩蓝莓种植基地 摄影 王娅男

  施甸县引入这一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增收,为民服务。为民服务正是杨善洲精神的内核之一。施甸县全力找准杨善洲精神与民族团结进步的契合点融入点,大力传承传播杨善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施甸县以杨善洲精神为载体,深度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以践行初心使命为内核的善洲精神,打造《杨善洲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杨善洲精神的形成轨迹及启示》《杨善洲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忆善洲 思贤齐——深情忆家风》等一批精品课程,牢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视觉、听觉形象工程,优秀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成为保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团结是初心

  为民,即是为各族人民。团结,即是团结各族人民。在施甸县甸阳镇沙坝脚社区,亦是如此。

  沙坝脚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汉族、回族等各民族和谐共居的互嵌式社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2%。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沙坝脚社区成立了施甸县首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促进会”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能把各行各业团结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能贡献出一份力量,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特别高兴。”促进会成员愉悦地说。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作用在于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以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为出发点,服务于基层;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积极性,激发创建工作源源不断的活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深植根于基层,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引领下的民族团结之路_fororder_3

  施甸县乡村振兴示范点 摄影 王娅男

  在产业方面,沙坝脚社区“五个一批”谋发展。批发零售带动一批,帮助各族群众协调开设批发零售户110户,带动就业300多人,农户创收300多万元;创办农家乐带动一批,扶持各族群众开办农家乐31户,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做大交通运输业带动一批,发展各族群众交通运输个体户100多户,实现收入200多万元。

  另外,实施劳务输出带动一批,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各族群众劳务输出1000多人,创造收入2000多万元;成立建筑施工队带动一批,抓住县城建设机遇,依托新一中建设、温泉古镇等项目开发,成立建筑施工队31个,带动就业300多人,实现收入1600多万元。通过“五个一批”,2021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8321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1万元,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沙坝脚社区也离不开杨善洲精神的引领,在社区西山村马家大院前,还保留着杨善洲16岁时亲手支砌的道路挡墙,人称“清水石脚”,将杨善洲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展现在其中,体现了新时代清廉、正直、奉献、为民干部的活教材和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先锋榜样。

  未来有信心

  在万兴乡法治广场,在姚关镇派出所,在水长乡稻母基地,你还能知悉更多民族团结的故事,这些都是施甸县民族团结之路的点点滴滴。

  施甸县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县,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故乡,是我国最大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全县国土面积2009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138个村(社区),居住着彝族、布朗族等7个世居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3.14万人,占总人口34.8万人的9%。

  近年来,施甸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九进”为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和行业公约,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念融入基层细胞,根植于各民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创建覆盖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引领下的民族团结之路_fororder_4

  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 摄影 王娅男

  截至目前,施甸县创建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7个、教育基地4个;2021年12月施甸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市级验收。

  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所在。施甸县牢记“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的政治要求,依托袁隆平院士所题的“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这一金字招牌,以水稻良种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一江两河热区经济带、东西两山冷凉山区经济带、施甸坝姚关坝田园观光经济带“一基地三大产业带”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经济实现持续增长,2021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2亿元,增6.5%。

  一条条道路连接着千家万户,一排排新居安住着万千群众,一个个惠民政策带领各族群众致富。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记录着保山市施甸县各民族同心协力、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轨迹。

编辑:李金秋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