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安徽消息(刘旭东): 9月20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启幕,“巢湖一号”SAR卫星影像数据及典型应用首次发布,合肥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一大批“科里科气”的合肥元素惊艳亮相。
十年来,合肥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勇当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先后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合肥位列第11。
维信诺生产厂房 供图 合肥新站区管委会
十年来,合肥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把制造业摆在更突出位置,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12-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2.2%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6.3%)近6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居省会城市第2、长三角主要城市第2、GDP相近城市第1位。京东方三条高世代、晶合12寸晶圆、维信诺AMOLED6代线、蔚来汽车总部、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协鑫集成等一大批牵动性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地,推动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产业地标”
十年来,合肥高度重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群长制”,已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9.4%提升到2021年的31.9%,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中国声谷 供图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
目前合肥拥有家电、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加速跃升
十年来,合肥持续实施技术改造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档加速。
讯飞·“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海报 供图 科大讯飞
合肥拥有2家全球“灯塔工厂”,累计获批省级智能工厂25家、数字化车间175个,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连接工业设备超200万台(套),其中讯飞图聆工业云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合力FICS等4家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上云企业累计超过1.5万家,37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累计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
合肥累计建设5G基站1.5万余个,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实现5G网络信号全覆盖,建成全省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合肥深入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全力缓解重点领域卡脖子和产业基础薄弱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三就地”。合肥规上工业、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由2012年的2.78%、0.98%提升到2020年的3.52%、2.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居全国城市前列,近三年获批省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439个。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纳米DRAM存储芯片批量生产;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台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问世;国际首个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合肥力量;大尺寸液晶面板、硅基OLED、直写式光刻机、“两机”叶片、叉车、色选机、光伏逆变器、智能手环等产品跻身世界前列。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十年来,合肥始终把绿色作为产业强市的鲜明底色,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2-2021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6.76%,其中2021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2%。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省级绿色工厂45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由2013年的0.3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8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