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人民网  |  2022-09-28 17:36:03

  原标题:在全国14个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中,长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为1.67:1——湖南长沙: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网记者 刘宾

湖南长沙: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_fororder_1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66万户13.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057元增加至2021年的38195元,增长153.4%;

  全市民生支出从2012年的4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97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以上……

  9月27日上午,“长沙·非凡十年”增进民生福祉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十年来长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以及取得的成绩。

  居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67: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沙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建文介绍,全市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66万户13.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200元,增长至2021年14865元,增长近4倍。

  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057元,增加到2021年的38195元,增长153.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67:1,在全国14个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中差距最小。

  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一产增加值从2012年的272.3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25.56亿元,增长56.3%;总量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粮食单产较2012年提高31.5%、较全国和全省水平分别高出18.7%、6.7%。

  民生兜底:城市低保7次提标,农村低保6次提标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亮介绍,十年来,长沙聚焦最基本民生,围绕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创新管理等,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出高质量民生答卷。

  兜准兜实“民生底”。民政部门对13310户29825人兜底保障对象,根据有无劳动能力、有无经济来源、能否通过产业就业脱贫,分三类精准保障,兜底保障对象救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6100元。

  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低收入家庭认定及救助帮扶,对城市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和基本生活“五帮扶”。截至目前,累计帮扶10.27万户次,发放资金3.55亿元。

  十年来,长沙累计支出近100亿元,多次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市低保7次提标,农村低保6次提标,分别由最低350元、210元统一提高至750元,增幅分别为114%、257%;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7次提标,由最低210元提高至975元,增幅达364%。

  就业: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2.66万人

  “这十年,我们突出就业优先,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特别是近年来全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长期稳定,就业实现量质齐升。”新闻发布会现场,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春山在答记者问时说道。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市从业人数由2012年的447.93万增加至2021年的532.83万。2012年至2022年6月,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2.66万人,年均超过14万人,在千万级人口的大市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24.4:33.2:42.4,调整为2021年的10.3:28.6:61.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60%,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1万余元,是2012年的2.26倍。

  此外,长沙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率先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持续增长机制。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民工劳动报酬保证金、工伤保险、开工手续三联动长效机制。创新工伤预防工作,推行“一会三卡”制度。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36.89万人、220.12万人、185.66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262.97万人、124.77万人、68.21万人。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

  就学: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14所,新增学位超过46万个

  据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介绍,十年来,长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公平、优质、均衡”等关键词,瞄准“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强教育助力强省会。

  基本实现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巨大跨越。十年间,长沙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15分钟优质就学圈”。全市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14所,新增学位近46.8万个。建成标准化学校1216所,覆盖率达98%。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学生资助经费139.9亿元,惠及学生1075.1万人次。

  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服务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长沙城区优质学校共与四县(市)合作办学47所,对口帮扶学校(幼儿园)111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设市级名师农村工作站71个,培养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2302人,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网络联校112所,覆盖352个农村偏远学校、教学点,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和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长沙紧密围绕22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把学校建在园区、专业设在产业链上,建成三大职教园区。2021年全市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1.56%,本地就业率58.8%。

  “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和“大班额”三大教育难题得以破解。通过率先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大力新建公办园、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多种举措,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占比达91.88%,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6.18%。稳步推行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全面落实阳光招生,跨区域招生、考试掐尖、“占坑班”“赞助费”等违规现象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给,义务教育大班额难题全面清零。

  就医:已有205家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一网通”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激扬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长沙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健康长沙建设。

  疫情防控勇担使命。近3年累计接待入境客机106趟次、国际货运航班5087趟次、入境旅客17016人次,保障全国性及“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200余次,保持了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高质量建设智慧医疗。建立电子病历共享主题数据库,完成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205家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一网通”。

  深入推进综合医改。高位推动“三医联动”,率先全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薪酬“双脱钩”制度。

  持续优化民生服务。推进15个专项行动,专病专防10种重点传染病,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整体推进 “一老一小”方案,全市托位数20655个,11家托育机构获评市级示范;计生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发放到位率和“三个全覆盖”制度落实率均达到100%。

编辑:佘颖慧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