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物医药产业迎风起飞
细胞工程中心。 昆明日报记者 赵伟摄
9月25日,在昆明高新区东区马金铺路与云顺路交叉口,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泰妮”)中央工厂生产基地的建设现场,可以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4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精装修和设备安装,预计10月项目整体完工,年内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在距离贝泰妮仅3公里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能形成年产5亿剂的新冠灭活疫苗扩能及产能备份,预计2025年竣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
近年来,随着沃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投用,贝泰妮中央工厂即将投产,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昆药医药健康产业园、修正药业集团西南总部等项目顺利推进,昆明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资源优势已形成产业集群化
云南素有“药材之乡”“生物基因宝库”等美誉,作为云南省会和中心城市,昆明位于全球物种资源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亚洲生物多样性核心区中央,以“天然生物保育苑”享誉中外。
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之一——三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0世纪70年代,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分离出三七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中间体,并于1983年应用于临床。1996年,首次将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注射剂生产,开发出三七总皂苷冻干粉针——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填补了国内天然药物冻干粉针制剂空白。
2010年,贝泰妮成立,运用云南特有的植物——青刺果、马齿苋、云南重楼、云南山茶,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敏感肌的护肤品——“薇诺娜”,连续3年在中国功效护肤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2年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20.50亿元,同比增长45.19%;实现营业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47.06%。
云南特有的资源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温床,已培育形成三七系列、天麻系列、灯盏花系列、青蒿素系列、黄藤系列、丹参系列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云药”产品。目前,昆明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达78户,其中云南白药、昆药集团、医学生物所、植物药业、贝泰妮、积大制药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
拥有全市80%生物医药企业的昆明高新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物流聚集区。昆明高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部部长杨春表示,这些年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无论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还是从企业的类型来看,都能明显感受到产业聚集。“十三五”期间,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290亿元,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取得重大科技奖励30余项,30个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近20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近10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5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2021年,昆明高新区入围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排名第38位。
研发推动产业高端化
日前,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承担财政支持立项科技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3项、863计划项目5项;现有上市产品8个品种、12个品规。2021年,该公司研发投入近6.2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95%。
“创新”也是云南白药发展的关键词。过去20余年,云南白药把传统散剂产品发展成庞大的产品族群,涵盖气雾剂、贴剂、酊剂、胶囊等多种剂型,实现了传统中药的现代化产品创新。截至2021年底,云南白药气雾剂在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排名国内同类产品第一。云南白药首席执行官(总裁)董明说:“云南白药品牌价值已达25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连续13年保持在20%左右。”
云南中科龙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抗血栓化学1类新药——注射用ZKLJ02研究项目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昊邦医药集团在研的1.1类新药研发项目也于6月完成二期临床试验。昊邦医药集团党委书记冷铁鑫介绍,这是云南省唯一连续进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项目。此外,昊邦医药集团自主研发的“赛福美”草乌甲素片,也是全球首个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新型第三类镇痛药物,并在全球9个国家注册发明专利。
正是这些企业不断创新,推动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迈进。
目前,在新型疫苗领域,昆明市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制生产基地,培育形成了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近10个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品种。
昆明市大力抢抓细胞治疗的“风口”,加大细胞产业的布局力度,仅在昆明高新区就聚集了省细胞工程中心、武汉珈创、银丰生物、子晔医疗等细胞存储、制备重点企业和机构30余家。
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推动地区经济质量整体提升,下一步,昆明市将持续打造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技术药、中药(民族药)、天然健康产品3个主导产业链,以及化学药、医疗器械两个辅助产业链。到2025年,预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可达到1100亿元。(昆明日报记者 郭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