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工业学院:构建新工科教育新模式 助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创新驱动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兰州工业学院作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和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瞄准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结合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对接新工科建设中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跟着工业干、围着企业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高素质、重应用、善创新、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寻找专创融合的契合点、着力点,“技术+商业”“管理+技术”融合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工商结合、工管一体,促进专业与地方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
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科技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财务处等部门齐抓共管,二级学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对接地方产业骨干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岗位实际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技术、企业管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动态调整专业课程,重塑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创新研讨教学,使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学有效衔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进化。
集聚教育资源,打造特色双创实践平台。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成立兰州工业学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共建VBSE创业基础实训平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ARE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西风坊、启电工作室、丝路漆艺文化创意工作室等专创融合孵化基地,有效保障大学生工程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从“外引”和“内培”着手,聘请校外导师36名,挖掘校内教师资源,聘请校内导师74名,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共建、共管、共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引导青年筑梦,强化社会实践服务能力。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师生下企业、进社区、入田地,将课程开在生产车间、街道社区、田间地头,进行广泛的生产劳动,在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增长智慧才干,为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新工科人才支持。(马宏锋 孙永吉 李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