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干部论坛】全面开启甘肃金融工作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稳步推进改革创新,筑牢风险防范堤坝,以金融安全稳健发展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提升专业化能力,以金融安全稳健发展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甘肃金融工作新局面。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金融赋能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政策配套。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创造性、针对性制定金融配套措施。助力大盘稳定。配合落实好国家货币政策,推动甘肃省金融机构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聚焦全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支柱产业,扩大信贷总量、优化融资结构,做好服务保障。拓宽直接融资。推动企业债券融资,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抢抓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红利,推动省内企业挂牌上市。通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效,激发市场活力。引入权益性保险资本,支持省内大型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现甘肃省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完善金融体系、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堵点”。着力延链补链。通过开发专属融资产品、定制专项融资服务方案等方式,做好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等紧密结合,推进重点产业链式发展。纾解融资难题。推动“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投放,细化落地“量增、面扩、价降”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担保+”产品创新,探索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甘肃模式”。增强要素保障。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共享、连通、整理和挖掘全省数据,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构建全省统一的“甘肃智慧金融平台”,推广小额度、广覆盖、纯信用的线上服务模式,切实使数据要素变现形成生产力。
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要增强地方金融工作与中央顶层设计的互补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牵住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牛鼻子”,破解金融服务梗阻难题。改革促进化险。抢抓全国农合机构深化改革机遇,督促指导省联社加快改革步伐,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多渠道补充资本,迅速完成改革任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实力。改革引领发展。大跨度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性发展,积极申创国家科创改革试验区。利用好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新平台,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改革优化环境。健全甘肃省持牌金融机构种类,丰富拓展金融业态,发挥金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发挥金融顾问作用,提升企业以投融资为核心的金融管理水平。建立政银企长效对接机制和线上线下对接撮合平台,推动资金供给和融资需求高效衔接。改革汇聚人才。引进中央金融企业专业人才常态化挂职帮扶,解决我省高素质金融人才短缺问题。建立省外甘肃籍高端金融人才联系机制,在金融发达地区举办金融人才交流会,协调省内金融机构到重点高校招聘金融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金融人才引进、选聘、咨询等服务。
筑牢风险防范堤坝。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防患于未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进智能监管。建设统一的数字化监管系统,对中央授权由地方管理的“7+4+N”类地方金融组织实施集中线上监管,接入全部业务经营数据、实时动态掌握企业经营行为。实时风险监测。落实属地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开展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常态化、全流程、全链条动态监测,形成“监测评估预警-协同处置-化解出清”现代化全链条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压降存量风险。压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加快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高效清收处置不良资产,实现地方法人机构高质量发展。控制增量风险。发挥好各类金融工作和风险化解协调机制、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作用,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主动及时有序稳妥化解突出风险隐患。(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