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30年 昆明高新区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  |  2022-12-27 09:18:43

  原标题:建区30年,昆明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昆明高新区:“从弱到强”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_fororder_9c193b

  今日观察

  在昆明高新区西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数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于此,上演着创新创业的动人故事;50公里以外的马金铺,密密麻麻的厂房整齐排列,一项项科技成果由此走向世界。

  1992年11月,作为云南省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区登上历史舞台,主营业务收入从突破千亿元到实现2665亿元,再到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建区30年来,昆明高新区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追“高”逐“新” 布局产业链

  在贵研化学材料(云南)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旋转蒸发仪、搪玻璃反应釜等设备有序运行。“公司近两年来先后实现了铱、钌催化剂的国产化,为国内醋酸生产企业降低催化剂成本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副总经理冯洋洋表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建世界一流贵金属化学材料产业基地,做贵金属化学品全球供应商”的愿景目标,助推云南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昆明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的云南省细胞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三大科创共享中心已投入使用。其中,云南省细胞质量检测评价中心填补了云南省内细胞质量检测评价领域的空白,可帮助企业快速建立产品从原辅料、包材到成品的全链条的标准制定。

  将云南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昊邦医药集团在研的1.1类新药研发项目于今年6月完成Ⅱ期临床,是云南省唯一连续进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集团自主研发的主导产品“赛福美”草乌甲素片,是全球首个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新型第三类镇痛药物,目前已在9个国家注册发明专利。

  30年来,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昆明高新区阔步前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及结构,形成“两主(生物医药大健康、稀贵金属新材料)+两辅(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昆明高新区聚集了全省80%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以传统云药、创新型疫苗产业为主,化学药、生物药、医学护肤品、人体再生医学、精准医学检测服务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贝泰妮的成功上市,打响“薇诺娜”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第一品牌,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先后建成国内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制生产基地、全省唯一一家新冠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培育形成近10个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疫苗品种,其中,EV71疫苗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奖和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园区发展最好、潜力最大的主导产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聚集以贵研铂业、云铜、云锡、云锗等为代表的企业30多家,引入6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形成“基础原料、高端原料→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催化材料、信息材料、化学与生物材料→制品与器件”的完整产业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领域,聚力发展基于5G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半导体及芯片研发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全力打造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移动终端、显示器等实现“云南造”。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围绕企业研发孵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金融服务等方面,聚集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入园。

  多年来,昆明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投入科创经费、出台科创政策、做实科创载体、引培科创人才、营造科创氛围,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稀贵金属、植物产品、烟草科技领域,主动承接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大观实验室等3个重点实验室落户园区,不断提升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目前,昆明高新区已聚集各类创新平台53个、研发机构186个,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313户,占全省15.2%;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8户,占全省13%;拥有上市企业13户,占全省的28%;研发投入绝对数22.39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达40.7%,优质的科创型企业铺天盖地,焕发出火炬高新区的勃勃生机。

  高质量服务 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2019年4月,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昆明高新区,该产业园也是中国西部迄今最大的智能制造工厂、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工厂之一。“我们选择落户于此,基于昆明市及昆明高新区提供的强有力的招商政策、优质高效的企业服务。”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厂二期进入部分投产阶段,产业园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产能产值也将大幅提升,成为昆明市数字经济链主企业。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产业发展。自2017年底起,昆明高新区就开始实施“2.5”容缺后补审批方式,致力推进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改革。2021年,高新区启动行政审批代办服务,由代办专员主动上门对接企业,将办事窗口前移,让企业和群众花最少的精力、用最短的时间办理所有事项。同年,全新升级的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并在大厅开创性设置“再办及投诉”窗口,妥善解决办事人员“跑一次未办成”有关问题;推出企业开办“一站通”服务,实现了企业从登记注册到银行端金融账户开立的一站通达,原来从工商注册到银行开立账户一般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的流程,现在最多4小时办结,大大节省了企业经办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企业服务中心,这里还有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通过建载体、聚资源、聚人才、聚服务等方式,全面提升昆明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已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昆明受理窗口、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等10大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多家高效专业、实力强劲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布局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不负新时代 蓄势再出发

  截至2021年末,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6亿元,占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9.4%。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6亿元,占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1.4%。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亿元和182亿元,占园区主营业务收入8.7%和6.8%,园区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呈现集群式、专业化、特色型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具体举措,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经济发展。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紧扣园区主责主业,聚焦园区“两主两辅”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二季度以来,昆明高新区紧盯重要指标抓调度、紧盯重要企业抓纾困、紧盯重要项目抓推进,如期实现“双过半”目标。

  2022年,昆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设定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在此基础上,昆明高新区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两主两辅”产业方向,主动承接和支撑“十四五”云南省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以及昆明市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园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蓄势突围。(记者 龙舟)

编辑:张科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