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重返太空的183天
2022-09-22 13:28:57来源:新华社编辑:王馨悦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轨驻留183天后,顺利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返回地球。近期,亚平结束疗养康复,新华社记者张扬和她约在北京航天城见面。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1

  在中国空间站生活183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一次太空漫步有哪些难忘回忆?归队之后的身体状态如何?张扬心里有太多好奇,等着这位老朋友一一解答。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2~1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

  一个神十四乘组从天上打来的电话

  中断了采访……

  去1:1还原的空间站训练模拟器转转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3~1

  在空间站训练模拟器

  亚平分享了她的太空生活趣闻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4~1

  透过“太空豪宅”里的这扇舷窗

  她拍摄到了许多地球的迷人瞬间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5~1

  忙碌工作之余

  单手举起同事再转上几圈

  也是不错的娱乐活动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6~1

  再生水的口感如何?

  “太空快递”在哪儿拆?

  “太空居民”的衣食住行

  都让地球人求知欲满满

  去航天员的体育馆打场比赛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7~1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8~1

  在航天城的体育馆里

  亚平和张扬的投篮比赛刚刚结束

  “羽坛对决”精彩继续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9~1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究竟有多强?

  亚平那项航天员大队至今无人打破的

  运动纪录是什么?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0~1

  肌密度、骨密度、脂肪含量……

  183天太空之旅后

  她的身体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去亚平的家中吃顿水饺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1~1

  在亚平家中

  母亲调馅 亚平擀皮

  女儿帮忙包饺子

  张扬尝到了亚平在太空中日思夜想的

  “妈妈牌”水饺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2~1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3~1

  当张扬播放

  亚平母亲现场观看神十三发射的视频后

  亚平为我们讲述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4~1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5~1

  对于亚平摘回来的星星

  女儿发现了什么“破绽”?

  女儿的心里已经悄悄种下怎样的梦想?

  183天 一次关于勇气与好奇的太空旅程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129021479_1663766609233~1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7~1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

  183天的“太空出差”,像一次颇具科幻质感的太空生活实验,也是一首写满勇气与眷恋的宇宙诗篇。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8~1

  出舱任务前,亚平一度觉得“我感觉我出不了舱了”,她说“我没有想到第一次穿上舱外航天服的时候,我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19~1

       当她站上机械臂,零距离拥抱宇宙时,空间站围绕着地球旋转,眼前的景色不断向后滚动。她说那种感觉像“腾云驾雾”,也像“太空冲浪”。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20~1

  返回时,她精准把握切伞时机,返回舱以非常少见的直立状态稳稳着陆。亚平说“这对我们的重力再适应是非常有利的。”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21~1

  183天,也让返回地球后的亚平产生了很多习惯记忆:喝完水要把杯子固定到某处才安心,给别人递东西时总想直接“飞”过去,再软的床睡起来也觉得有点硌……太空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真真切切的印记。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22~1

  “第一次飞天,可能是好奇和新鲜,但是第二次飞天,更多的则是勇气。”好奇,是面对未知不懈探索;勇气,是面对挑战知难而上。亚平的日子依然忙碌充实,重返地球之后,她要重返生活、重返家庭、重返训练,并时刻准备着重返太空。

重返太空的183天_fororder_23~1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

  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

  属于中国航天的璀璨华章

  正在不断谱写

重返太空的183天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策划:张扬

  记者:张扬、马原驰、赵世通、李桢宇、刘春晖、杨志刚、麦凌寒、宋育泽、吴雪聪(实习)

  编辑:李桢宇、赵世通、马原驰、宋育泽、麦凌寒

  视觉:马原驰、尚文意

  鸣谢: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