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湖南报道(曹菲):“老板,老样子,一碗鱼粉加个蛋。”
“好嘞!”
近日,在长沙的某条巷子里,店老板曹久清忙得不亦乐乎。只见他熟练地在案板上摆碗,撒葱花、挑豆油,粉烫一烫捞起,放入碗中,再伸大勺在一缸朱红潋滟的鱼汤里夹起鱼肉,抖晃均匀,最后滚汤浇到碗中,一碗香辣诱人的鱼粉就正式出餐了。
“正是这个味,小时候就好这一口。”顾客彭先生赞不绝口地说。
栖凤渡鱼粉,起源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2000年时,栖凤渡鱼粉不断兴起,曹久清便将店开到了长沙。“汤底就是鱼粉的灵魂,我们采用当天捕捞的新鲜鲢鱼现杀现熬。”曹久清表示,鱼粉的主角不只是有鱼肉,还有米粉和配料,开店二十多年来,他坚持所有做粉原材料均从郴州运来。他认为,“只有郴州的食材,才能做出地道的郴州味来。”
作为家族第三代鱼粉制作传承人,曹久清早已不再把它当作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努力将手艺传承下去。“栖凤渡鱼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代表着一种味道和情怀。只要在外地的游子还挂念老家这口味道,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曹久清语气坚定地说。
不光长沙,在湖南郴州,一家家鱼粉店更是门庭若市。下单、配料、烫粉、淋汤……一两分钟后,一碗鲜香爽辣的鱼粉便顺利出餐。不仅如此,郴州鱼粉还被制作加工成袋装的预制食品,被销往全国各地。
鱼粉加工厂航拍 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的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楚食品)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正麻利地将粉条、料包装进礼盒中,不同颜色的包装袋一个接一个垒砌,不一会就码起一堵“高墙”。“临近年底,我们鱼粉的订单供不应求,1月以来,我们就赶了15万箱。”凤楚食品董事长胡建华一边查看订单一边兴奋地说。
据了解,瓦灶村是栖凤渡鱼粉的发源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村里没有产业,村里70%的青壮年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2016年,瓦灶村里引进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米、辣椒、生姜、油茶等农产品种植及鱼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以前我就是在村里务工,一年收入只有几万元,这几年村里产业整合之后,我靠种植茶油和养鱼盖起了新房子,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谈及这几年的生活变化,瓦灶村村民邓国军感触良多。
近年来,凤楚食品积极吸收周边农户参与田园生产、旅游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非遗+”及文化、旅游、农业“三位一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018年,该公司成功申报湖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鱼粉为核心,发展从种养殖、到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商业一体的产业链,截至目前,栖凤渡鱼粉产业产值已突破5亿元大关,昔日“空心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村。
“一碗鱼粉带出一条产业链,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瓦灶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田国清笑着说,如今凤楚食品带动了近5000余农户增收。2021年,该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3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鱼粉打造产业示范区,在全国发展百城千店模式,助力栖凤渡鱼粉走出郴州,走向世界。”对于鱼粉产业的未来,胡建华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