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昆(明)铁路K770、K774道口分别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七甸村和广南村,是云南铁路仅存的2个通行旅客列车的正线道口,每天通过的普速旅客列车有8趟,通过货物列车40多趟,列车通过道口时速为80公里。自1997年11月30日南昆铁路开通运营26年来,南昆线K770、K774道口保持了9198天无行车事故的安全记录。
今年春节期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生活在铁路沿线的群众出行意愿增加,穿行铁路道口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增多,对于负责道口安全的“00后”道口工黄福和杨中华是不小的考验。
黄福目送旅客列车安全通过道口 摄影 周涛
“叮铃铃,叮铃铃……”2月5日19时25分,呈贡区广南村铁路道口房内突然响起清脆的电话铃声,“南昆线K774道口,40219次列车接近”。
“收到,明白。”接到相邻的南昆线K770道口列车预报信息,“00后”道口工黄福和杨中华拿起信号灯快步走出道口房,疏导过往行人和车辆离开铁路道口,随后关闭铁路线路两侧的栏木,在确认道口清空及安全后,黄福和杨中华走向立岗亭,面向来车方向做好接车准备。
19时35分,40219次货物列车安全通过南昆线K774道口。“这两个道口是村民进出村庄、赶集、耕种和走亲访友的必经之路,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通过。”今年21岁的黄福精神抖擞,对于自己身上的责任有着超越同龄人的理解,他所任职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工务段王家营西线路车间道口监护组,总共有18名职工,分别负责南昆线K770和K774道口监护工作。
黄福和杨中华吃上热腾腾的汤圆 摄影 周涛
与大部分铁路一线班组不同,黄福所在监护组高度年轻化,平均年龄不超25岁,像黄福一样的“00后”就有8人,今年也是他们在岗位上度过的第一个春运。
2月5日正值元宵节,当天的夜班,黄福和杨中华轮值南昆线K774道口,去年才参加工作的“哥俩”工作时配合默契,各个作业流程衔接顺畅。道口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一个班下来,关闭栏木、接车、打开栏木等动作要重复上百次,为了达到绝对安全,每次操作都必须严格达标,每项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
列车密集通过的时候,在道口房10多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执行车机联控、核对、登记和出务接车,黄福和杨中华忙得像两个陀螺,吃饭、上厕所也只能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快速解决。
南昆线K774道口周边工厂、村落密集,道口公路交通繁忙。“列车运行速度快,如果行人及车辆抢越线路,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黄福深知,道口9000多天的安全记录得来不易,而风险就隐藏在细节里,因此每次出务接车,他都精益求精,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疏导行人车辆 清空道口准备接车 摄影 周涛
对于道口的通行节奏和严格要求,生活在铁路线路周边的村民大多能理解,有时一些外地司机则会抱怨他们过早关闭栏木,黄福和杨中华总会耐心地劝导和解释。相比接车时的紧张忙碌,工作值守期间不能闲聊、玩手机当“低头族”,无车通过的“无聊”时光,似乎才是对两位年轻道口工最大的挑战。
铁路道口安全事关重大,两位“00后”需要随时保持警惕。“接车时,目送旅客列车安全平稳通过,偶尔也能看到车厢内的笑脸,那是用我的一点小牺牲换来的,值得!”2001年出生的杨中华面庞稍显稚嫩,身上却有一股韧劲,让人感受到支撑他坚持的力量。
“刚开始不习惯,和同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确实挺枯燥的,但是列车安全通行需要我们,铁路沿线群众的安全出行需要我们。”黄福说道。
一人疏导行人车辆 一人负责列车登记 摄影 周涛
元宵节当天20时40分,班组老师傅给黄福和杨中华送来热气腾腾的汤圆,二人开心地接过碗勺,迅速解决“战斗”,随即投入到即将驶来的最后一趟旅客列车接车准备工作中。
“南昆线774道口,客车T382次接近。”21时05分,黄福和杨中华接到信息,迅速出务,默契地完成接车准备工作。“嘟……”随着T382次旅客列车鸣笛声传来,二人同时抬起右手平举白色信号灯,向司机显示接车手信号。明晃晃的车灯照亮了两位年轻人坚毅的面庞,也照亮他们前方的铁路。
21时11分,T382次旅客列车安全通过南昆线K774道口。万家灯火之下的元宵节,“00后”道口工黄福和杨中华才能正常休息,没有烟花和鞭炮的热闹陪伴,却有一份独特的收获与享受。(文 黄再云 徐梓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