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致富之路通四方——全省超额完成“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民生实事
2022年,省委省政府再一次将“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列为为民实事项目。
一年来,省交通运输部门与各地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攻坚,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累计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1014公里,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走进会宁县党家岘乡梁家河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从田间伸向远方。
“这些路都是2022年新修的,把几个村组连在了一起,大家出门方便多了,不用再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了,拉洋芋、拉麦既快捷又安全。”梁家河村村民杨勇说。
持续推进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将省委省政府“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这一为民实事办实办好,2022年初,省交通运输厅充分对接相关县市区政府,指导各地结合村庄规划、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梳理项目。同时,建立项目清单、省市县三级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靠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
会宁县通过精准排摸,把全县1500公里待硬化自然村(组)路已全部列入《甘肃省“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计划。截至2022年9月12日,会宁县全面完成2022年建设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23公里的任务。到“十四五”末,全县将完成所有待建存量,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华亭市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推进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2022年,建成硬化峡滩至野狐峡、郭家山至邱林河、河滩至什民等景点和自然村(组)路18公里,养护维修华亭至西华、西华至海龙山、黎明至裕光等3条乡村公路40.84公里,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农村路网。
数据显示,2022年,甘肃省共新增通硬化路的自然村(组)达到5464个,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1%。
修建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
为了助推农村地区土特产、农村旅游、产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让农村地区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甘肃省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与乡村建设示范村、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深度融合、一体建设,大力推行发展“农村公路+”模式。
2022年,清水县实施了2022年苹果、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硬化道路项目,共计42条88.06公里,涉及16乡镇49个自然村(组),受益群众2188户1.1万余人。
“以全长6.58公里的红庙湾路口至红庙湾硬化道路为例,这条路的建成不仅使周边3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也促进了沿线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交通基础。”清水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任人说。
临泽县通过建设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使农村公路综合效益进一步得到发挥。
“我们这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不仅实现农村班线车辆的定时定点进站,满足了群众日常乘车需求,而且还具备电商物流集散地的功能,邻近农民可以在这里发货、收货,远一点的村,也通过公交车也实现了当天配送。”平川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华荣辉说。
一条条通村道路的建成,让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出行变得方便快捷,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在推进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建设中,甘肃省还出台《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行以工代赈,优先招收当地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务工就业。2022年,甘肃省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11项,投资9.52亿元,吸纳近7000人就近就地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1.22亿元。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将持续加大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加快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能上车”的愿望,打通“工业品下乡入户、农产品进城上网”最后一米,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