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精准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记者从2月22日举行的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2年,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开创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持续深化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转;以革命性举措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推动洱海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聚焦“6个突破目标”,扎扎实实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洱海水质连续3年评价为“优”,水体透明度达2.29米,为20年来最好水平;狠抓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整治874个入河排污口、244个问题,治理72个重点村落生活污水,启动赤水河流域第二轮生态补偿,赤水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全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等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的5个典型案例整改成效明显,文山州违建小水电敷衍整改、昆明市长腰山过度开发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督察反馈的50个问题完成整改19个,其余按时序推进。督察交办的3069件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办结率达96.9%。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7%,较国家下达指标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全省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91.6%、86.9%,较2021年分别增加4个、11个Ⅲ类水质断面;地(市)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7.7%、94.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2%。
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我省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提速;组织编制《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规划》,组织实施中国云南—老挝北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配合国家执委办,成功举办COP15第二阶段会议,统筹协调省内9个组团参会,举办了云南生物多样性成就展、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等活动,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实践及丰硕成果。
全力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的工作要求,在坚守生态红线、法规底线、产业政策线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容缺受理、打捆和“后置条件”审批,深入开展环评审批大会战和重大项目环评审批要素保障百日攻坚大会战,打通“肠梗阻”,逐步走活全省环评审批“一盘棋”。2022年,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700项,预期投资约7597.34亿元。
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示范创建,全省完成13项改革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迪庆州、临沧市、昭通市绥江县),累计达15个;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普洱市景东县),累计达7个,数量在西部省份排名第二。
加速构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我省印发实施“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颁布施行《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48件。探索开展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加大环保金融措施创新;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澜湄环境合作。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已有成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突出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大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