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微改造 精提升 绘制美好生活幸福曲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4-06 10:45:30

  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以城区、乡村、景区为重点,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因地制宜打造高品质“徽客厅”示范区,绘就“步步有景致、处处有精髓”的徽州美丽画卷,全力打造“诗意栖息地”,谱写乡村振兴“致富曲”。

黄山市徽州区:微改造 精提升 绘制美好生活幸福曲_fororder_图片1

黄山市徽州区风景

  用心打磨细微之处,让城市更有温度

  近日,徽州区昌盛路延伸段道路正式开通,全长320余米,宽34米,双向六车道大大缓解进出循环经济园区的交通压力,便利周边居民出行。近年来,徽州区对标“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以建设高能级新城区为抓手,改造升级滨河北路、环城西路、昌盛路延伸段等路网,建成呈许路、东振路、周小公路,高起点建设“城北新区”,启动建设体育馆、游泳馆、桐子山遗址公园、老年大学等配套设施,实施智慧城市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主次干道、城区主入口及重点节点品质提升,不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扮靓城市风景。2022年实施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项目40个,打造生境花园2个,美化提升1.8万平方米;优化布点交通道口便民遮阳雨蓬,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城市能级稳步提升。

  “叮铃——叮铃——收垃圾咯!”每天一早,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里便响起吆喝声。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徽州区创新推行“摇铃收垃圾”模式,实现沿街店铺、居民聚集区产生的垃圾快收快运。2022年以来,该区以“席地而坐”为标准,紧盯“路、沟、水、牌”等重点区域,将城区保洁区域细化为121个保洁责任区,统一规划、调配、考核,实现一体化的“大环卫”工作机制。同时,探索“一路一策”“一域一方”的“差别化、精细化、多元化”作业法,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日常监管,环卫作业车辆、保洁员实现GPS定位全覆盖,洗扫车、洒水车、垃圾转运车、环卫工人运行轨迹全过程监管。完善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机制,开展建筑物外立面清洁行动,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治理,规范路面机动车停泊位施划,努力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美化见景致”的目标,不断让城区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山水为底人文为脉,让乡村更见底蕴

  以山水为基底,人文为脉络。近年来,徽州区立足“环境有颜值、田园有产业、村庄有文化”定位,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为各村“量身定制”产业布局,在借智借力中推进乡村“形态”重塑。临河村邀请乡贤现场把脉,以蔬菜瓜果为笔触,让艺术进乡村,发展研学体验、田园鲜超等乡愁产业;莘墟村邀请百余名书画家走进莘墟创作,题材丰富、惟妙惟肖的艺术墙画已然成为“诗画莘墟”的雅致风景线;虹光村利用著名画家程啸天故居打造新安画派画室展览馆,挖掘清官廉吏、济世良医和乡贤义士等人文底蕴打造忠堂廉政教育基地等节点;洪坑村挖掘进士文化,修缮洪氏家庙和状元厅,打造“进士功名展示墙”“金榜题名路”等节点。

  走进徽州乡村,整洁的村落,干净的村道,门前屋后满是花红柳绿。村民用巧手装扮着村落,闲置房屋变成了特色民宿、茶吧,房前屋后闲置地变成了“五小园”,废弃的老砖、老瓦、老石料、旧轮胎变成了村中小景的时尚装饰……通过项目化推进、精品化培育,植入传统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徽州全面奏响乡村振兴“田园牧歌”。如今,艺蔬临河、生态坑上、田园澄塘、甜蜜张村、踏梅寻川等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田园壮美画卷正在徽州大地徐徐展开。

  精心塑体塑形塑神,让全域更秀美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初,丰乐河畔的西溪南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绵延4公里的自然生态湿地,苍翠欲滴的枫杨林,溪泉环绕,与徽派民居、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宛如“绿野仙踪”。近几年,西溪南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游客热衷的浪漫打卡地。西溪南的成功出圈离不开高起点谋划。近年来,徽州区聚焦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深挖徽州独特山水人文优势,先后推出“红色石岗、绿野仙踪西溪南、醉美容溪、踏梅寻川、清凉光明”等20个微景区,实现美丽乡村由“盆景向风景”的迭代升级。处处皆景,步步入画。该区以微景区串联村庄景点、A级景区,描绘徽派新颖的文化墙绘,畅通百转千回的阡陌交通,搭建个性鲜明的创意标识,丰富水清岸绿的亲水场景。充分利用旅游淡季空档期,启动实施全区旅游景区环境提档升级,注重小微景观、小微景点设计与打造,实施坑上湖畔艺术馆、容溪网红点提升、呈阳外竹坪星空微景区打造等项目,精心推出呈坎晒秋、八卦八门等特色节点,打造西溪南全域绿野仙踪,高质量推动全域旅游,让村庄变景区、空气变人气,农产品变商品。如今,绿野仙踪西溪南、醉美容溪、呈坎晒秋、星空呈阳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采风之地,呈灵潜旅游环线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徽州区入选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区)、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据统计,2022年该区乡村旅游达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亿元。(文/图 闫艳  方宏  金霖)

编辑:刘旭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