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张掖市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
近期,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会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专家对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土林地貌开展成因机制与对比性研究,经专家现场考察和科学论证,张掖土林地貌主要集中在张掖市肃南县境内,色彩极为丰富,平均海拔高度1700米左右,面积约20平方公里,发育齐全、类型多样,从幼年时期的细沟土牙,到中青年期的圆盆土柱,直至成熟期的坡地残柱,均有呈现,完整的展示了土林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土林地貌是特定地质环境河湖相沉积的产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风化剥蚀、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张掖土林位于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彩色丘陵园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700 米左右,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据介绍,张掖土林成型于大概1亿年前的河湖相砂质、泥质沉积物,是特殊的岩性组合、构造运动、风雨动力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综合作用,是流水侵蚀和天然风化形成的艺术结晶,是稀有、珍贵的地质地貌奇观。它集中反映了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地质变迁历史,对研究青藏高原及祁连山的隆升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