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9-08 11:09:06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师尚礼负责的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凝结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投入毕生精力研究小小的草种,以植物生命科学为基础,当起“育婴师”,悉心呵护每个研究成果,将其广泛运用在草食动物饲草料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草坪及运动场草坪建造等行业产业。

  进入新世纪,以师尚礼教授为带头人的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接过前人接力棒,继续深耕一线。他们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让“小草”成为大产业;他们在三尺讲台、方寸书桌厚植立德树人的情怀,培育草业英才。

甘肃农业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_fororder_图片1

师尚礼及其团队工作照

  潜心科研,小牧草做大文章

  甘肃地处西北寒旱地区,草对牧民来说至关重要,对草业科研人员来说更是安身立民、富民强国的重要选择。与自然灾害竞争,在“虫口夺粮”,科研虽难,却理应为了民生和生态环境一往无前,矢志不渝。

  近40年来,师尚礼及其团队成员长期扎根于黄河流域及祁连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实践第一线,发现了世界珍稀苜蓿资源——根茎型野生紫花苜蓿、扁蓿豆属新变种——天祝扁蓿豆。

  宿山地、翻山岭,常为了研究趴在野外一动不动仔细观察,核实大量数据和一次次推翻重来的论证,永不言弃的科研精神终于引领师尚礼发现了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及其传代固氮现象。

  一直以来,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最重要的方法是给苜蓿接种高效根瘤菌,这一方法涉及寄主植物、根瘤菌和环境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研究过程极其复杂,该措施可以提高共生体从空气中固氮的总量。而师尚礼研发提出的苜蓿与根瘤菌两类生物共生育种新技术,可在此基础上将固氮效率提高230%,极大提升苜蓿草地对天然氮素的利用率。

  为破解甘南草原家畜营养不足和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抗寒机理研究和一次次的田间试验,师尚礼选育出抗寒能力超强的紫花苜蓿新品种,并配套开发垂直风向深开沟、浅覆土、秋后耙平埋颈的寒作栽培专利技术,使苜蓿越冬率由32%左右提高到87%以上。

  近五年,师尚礼团队审定登记牧草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品种6个;授权发明专利32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师尚礼毫不避讳自己做科研追求“高大上”,“尽管我们地处西北,但科研的眼光和标准一定要站在全国的范畴去对比学习,我喜欢争取国家课题和项目,尽管每次都是挑战,但只要拿下,对团队、对学校、对甘肃就是极大的好事。”

甘肃农业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_fororder_图片2

师尚礼及其团队工作照

  胸怀大爱,为国为民显担当

  西部生态脆弱,师尚礼团队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重任。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现实要求,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让科技铺就致富产业。多年来,将科技推广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扶贫扶智,授人以渔,让普通牧民鼓钱袋、富脑袋。

  在镍都金昌,当师尚礼团队得知永昌县有个小企业致力于通过对苜蓿等甘肃特色牧草资源全产业链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示范,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快速提升至苜蓿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化水平,进而支撑我国奶业发展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他们毫不犹豫走进企业,主动对接进行科研帮扶。

  师尚礼团队在做好科研本职工作、全面服务“三农”的同时,将政治责任也牢牢扛在肩上,用自己呕心沥血钻研的成果,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团队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转让培育的企业牧草新品种9个、专利10件、技术5项,累计推广甘农系列牧草新品种500多万亩。

【原创】甘肃农业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_fororder_IMG_6616.JPG

师尚礼及其团队工作照

  “寸草”真情,初心续写新篇章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之大计。师尚礼以多年担任学院和学科负责人的政治敏锐,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情怀,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敏于求知、勤于实践的草学人才,这也是甘肃农业大学一代代教师育人的拳拳之情。

  雪域高原四十载,科教育人三千名,青春奉献在草原,默默无闻守站人——这是甘肃农业大学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站长徐长林对自己工作的简单总结,更是团队科研精神的生动体现。

  1956年,在祁连山乌鞘岭南侧,马牙雪山北坡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草原上,由我国草原学家任继周院士选址建立起我国首座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半个多世纪以来,甘肃农业大学的3600多名本科生在试验站参加了野外教学实习,有100多名研究生在试验站完成毕业论文的野外试验。1978年,徐长林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本科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试验站工作,这一待就是40多年。

  2018年以来,师尚礼团队新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永昌苜蓿科技小院”、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团队等多个重要平台,成就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加速度”。

  如今,甘肃草原生态逐步改善,草产业兴旺发展的势头强劲。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师尚礼团队用百折不挠、苦干实干的奋斗姿态,践行着“草-畜-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筑牢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勾勒绿色发展的甘肃画卷,奉献着自己的“寸草”真心。(文/图 马绮徽)

编辑:王奇英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