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在浙江省科技馆开幕。
活动现场 供图 浙江省科协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浙江省科协主席姒健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烺,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等出席活动,并共同开启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浙江省科协和杭州市科协全体驻会领导参加活动。
浙江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由“1+4+1”组成,“1”是一场启动仪式;“4”是充分利用浙江省科技馆场馆优势,把科普展与主题体验结合,设置“中华问天”“叩问苍穹”“科学实验秀”“社会大课堂”四大活动专区;后面的“1”是一系列航天科普报告会。在当天活动现场,浙江省科普工作的多项成果一一展示。
活动现场 供图 浙江省科协
为持续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全面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国科协开展了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浙江省15家申报单位全部创建成功。活动现场进行了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授牌仪式,现场还公布了第二批“浙江院士科普基地名单”,举行了“科学咖啡馆共建”启动仪式。
数字赋能发展,数字推动创新,在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 “浙里科普地图”应运而生。 在活动现场,“浙里科普地图”正式上线。公众可以通过“浙里办”APP、支付宝和微信“浙里办”小程序搜索“浙里科普”,点击“浙里科普地图”,随时找到浙江省内的科普场馆信息。
2023杭州市“最美科普人”评选启动 供图 浙江省科协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2023杭州市“最美科普人”评选仪式,展现了太空“浙”力量——中国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从太空传回的最新一组地球全景艺术作品《太空之弦》,点亮传承探索精神的科学火炬。
“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以“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路”为故事主线,通过“使命”“征途”“展望”三大板块,展现载人航天工程自诞生之日起,逐步突破三大关键技术门槛,最终成功建成空间站,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光荣历程。展览综合运用了氛围造景、多媒体等交互手段,对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火箭系统、航天精神等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激发观众的探索兴趣。科普展特邀航天科普专家郑永春(“火星叔叔”)、浙江航天科普名人姚爱英出席活动,与观众亲密互动。展览展出时间为9月15日至12月15日。
为配合“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浙江省科技馆及全省各地还将围绕航空航天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科普报告会,邀请航天员或航天科普工作者开展航天主题报告。
据悉,浙江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23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贯穿全年。预计全省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将达3000余场,部分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总工会、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妇联、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政府等20家单位共同主办。主办单位代表,省、市、区纲要成员单位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领导,省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代表,航天科普人,学生公众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主场活动。(文 叶扬 方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