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邵: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11-20 17:16:08

  初冬,一进入湖南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地界,远远望去,村庄与山峰、溪流交相辉映,呈现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

  白水洞村是国家4A级白水洞景区所在地,距县城约7公里,由原白水村、曾家村、杨柳村、洞口村、石峡村、樟木村6村合并而成。

湖南新邵: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_fororder_图片2

  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供图 新邵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该村立足自然和交通优势,紧紧围绕建设“风情白水、美丽白水”的目标,走上了以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研学、旅游”为主的乡村振兴之路。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旅游消费扶贫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单位等,2019年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事迹成为湖南省脱贫攻坚30例典型案例之一。

  农旅融合发展 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在白水洞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便民小店内,67岁的刘亮平正忙着整理货物。“2018年,我们一家从深山中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并以每年5000元的租金租了这间门面开店,一年能有3、4万元的收入。”谈及此,刘亮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8年,白水洞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全面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建设住房33栋126套,共安置了严塘镇白水洞村和龙脊村126户4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住。除此之外,该村着力推进绿化美化项目,投入300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将院落里的废墟房屋进行了拆除,老住宅地及村民房前屋后空坪塌地和菜园进行了整理等。

  白水洞村依山傍水,优美的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见来村里旅游的游客渐渐增多,该村村民唐良瞅准商机,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靠做餐饮、民宿,收入翻了好几番。“我们现在是住在‘风景里’,吃上‘旅游饭’,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唐良高兴地说。

  近年来,白水洞村依托紧邻白水洞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实施“旅游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能人+农户”等产业模式,实现农旅深度融合。

  月亮湖生态农林科技园是新邵县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园区占地560亩,配套设施齐全,拥有自行车赛道、游步道、观景台和休闲长廊。此外,该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现有水果基地400多亩,栽种了黄桃、西瓜、黄金贡柚、黄金李等11种精品水果,品种丰富多样。

  据介绍,该园区种植的200多亩黄桃给当地村民带来了200多万元的收益,乡村桃花节、黄桃展销会等农旅融合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村级产业发展势头正旺。

  研学旅行体验 让群众过把“老师瘾”

  2020年,白水洞村利用闲置铺面,将整个搬迁安置点一楼打造成研学小镇,建设了一座集中小学研学实践、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亲子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精品民宿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今年6月,新邵县酿溪镇的某校学生在此开展了以“走进红色记忆 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学生们先后学习了蓝布印染、陶艺、团扇和古法造纸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领略手工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新邵县白水洞研学小镇还开发了山水情、田园趣、万物美等多个研学课程,其中认菜、种菜、摘菜是田园趣的重要项目。“我们租下搬迁安置点一块土地,发动搬迁群众来种菜,一亩菜地一年给500元工资,由搬迁群众来当老师,教学生认菜、种菜、摘菜,每天可获得200元工资。”该研学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体验式菜地产出的蔬菜,搬迁群众既可留下自己食用,也可对外出售,有助于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目前,基地已聘请了26名兼职“农技老师”,每人每年可得到讲课工资8000—10000元。基地每年还为村民发放资产分红,并提供保洁、保安、劳动基地维护等公益性岗位200余个,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文 肖斌辉 孙咏梅 谢玉玲)

编辑:佘颖慧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