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11月25日,第五届湖州湖蟹文化节暨第一届南浔溇港河蟹节在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水晶晶公园开幕。
活动现场 摄影 沈勇强
据了解,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依托临近太湖水域的地理优势,拓展湖蟹养殖面积近5000亩,大力发展湖州湖蟹特色产业,已在该区东上林村建设打造大闸蟹标准化示范园区,通过标准化服务、技术指导、品牌共创,不断放大产业优势,打造螃蟹培育基地,发展以成蟹加工为主导的加工产业。
活动当天,“蟹王”和“蟹后”评选等特色活动就行。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来自湖州良华水产专业合作社重492.4克的公蟹摘得“蟹王”桂冠,长兴洪桥有才家庭农场重410.5克的母蟹拿下“蟹后”头衔。
“蟹王”评选现场 摄影 沈勇强
今年以来,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聚焦建成万亩生态螃蟹全产业链平台目标,深化吴江、南浔两地协作,规划打造万亩蟹园总部基地,创新“古镇旅游+富强英雄乡村游+吴江太湖游”休闲乡村旅游模式,提档升级螃蟹养殖产业片区。“我们正积极规划以南浔古镇为基点,利用古镇隧道和古镇互通等交通优势,打破区位界限,与苏州吴江深度合作共建万亩生态螃蟹全产业链平台,延伸开发金渔漾水上旅游,达到两地农旅资源互补效应。”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蟹王”“蟹后”颁奖现场 摄影 沈勇强
左手农业,右手科研。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先后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湖州湖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创新。同时,全面推行“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生产模式,实现生产信息动态监测、设施装备自动控制,促使河蟹养殖劳动力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38%。
小朋友在螃蟹玩偶边玩耍 摄影 沈勇强
今年,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还打造了“‘蟹’逅水晶晶”共富工坊,以“新诚+东上林村+农户”模式,引导吴江、南浔两地村民从事螃蟹养殖相关产业链工作,促进农户增收,让“水晶晶”的湖蟹变成实打实的富民“金螃蟹”。截至目前,实现养殖户年均增收5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万元,奏响了“产业富民”赋能乡村振兴的“好声音”。
接下来,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将强化吴江、南浔协作引领,大力实施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并依托“丰收节”“螃蟹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打响“湖州湖蟹”品牌,积极打造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亲子研学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万亩生态螃蟹全产业链平台。(文 高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