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数据统一标准、应用统一上云、全市统一平台、平台统一运营”的模式,由丽水市卫健委开发建设的“健康云、智慧医院和健康大脑”整体建设方案已通过浙江省、国家卫生健康委两轮专家论证,目前正在走采购程序,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建设。
进入新时代,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以高山丘陵地貌为主,市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万,行政村多达1889个,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145人,半数乡镇的常住人口在5000人以下。乡镇多、村多、人少且散,导致卫生院规模都较小,半数的卫生院工作人员在10人以下,最少的仅有2人。存在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医疗力量相对不足等难点。
空中救援 供图 丽水市卫健委
如何破解丽水山区医疗卫生资源“散、小、弱”问题,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如何让数字化改革赋能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今年10月,丽水出台了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成为全国山区卫生现代化示范市”的目标。
丽水市从“补短、提质、整合”三个方面出发,健全分级诊疗机制,努力推动大病重病少出市、一般病在县(市)区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镇村解决。同时,坚持医防融合,不断创新防治策略,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为实现这一目标,丽水以国家示范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水平市级医院建设、高质量学科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育行动等4个项目,积极打造浙西南区域医疗高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市级医院能力水平实现了新跃迁。
例如丽水市中心医院,2022年CMI值和RW值在全省28家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中均排名前10,还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首届十佳医院。2022年,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中医院各有1个学科分别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突破。省级学科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9个。
同时,丽水还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了以院士团队为支撑的丽水口腔医院和丽水国际医学中心,预计分别在2024、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让丽水市民可享受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此外,丽水积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丽水市中医院成为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全国老年友善医院”。
县级医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一般病在县域就能解决,丽水针对17家县级医院分类确定等级登攀的目标。即到十四五末,5家医院创成三乙医院,其余12家分别要求80%、70%、60%临床专科达三乙标准。目前,已有4家县级综合医院的一二类指标达到三乙标准,12家的三乙专科达标率达到70%以上。今年1-9月,全市8家二甲综合医院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三级手术人次、三级手术占比,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8%、27%和17%。
针对丽水乡镇、村医疗服务欠缺的问题,丽水于2020年底通过调研提出构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片区医疗中心+村卫生室+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应急联动急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将规模较大的3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片区医疗中心,按照二级医院能力水平标准,集中资源和力量,强化其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人才保障。并在庆元、青田、景宁、莲都等地探索实施基层卫生片区化管理改革,以片区医疗中心整合周边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智慧流动医院 供图 丽水市卫健委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丽水有655个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的短板,丽水创新实施“智慧流动医院”,实施定时定点巡回诊疗服务,并实现医保实时结算、常规化验、B超检查、远程会诊等,该做法入选了今年8月中宣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00个示范项目名单,是全省入选的3个项目之一。
几年下来,丽水综合应急联动急救建设成效显著。9个县(市、区)均建成独立120急救中心,并建成34个乡镇急救服务站,配置了救护车,全市平均急救服务半径从21公里缩小至12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从34分钟减少至14分钟。累计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由89.27%提高到97.58%。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率超省标准要求的51%。开发“救在丽水”数字化应用场景,急救车辆定位准确率提高了30%,平均出车时间由3分钟缩短至50秒,及时出车率达99.51%。
此外,近年来,丽水市卫生健康部门积极落实丽水市委“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先后出台了两个人才政策,投入3.26亿元,贯穿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覆盖人才基础、科研、学科、孵化、青年人才成长的平台建设,不断强化人才科技工作。同时,市直5家公立医院、9县(市、区)也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构建起“2+5+9”人才政策体系。
丽水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人才科技政策,为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人才科技保障。把信息化作为推进丽水卫生健康现代化的突破口来抓,深度融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到2027年,基本实现市域卫生现代化,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力争成为全国山区卫生健康现代化示范市。(文 邱一文 陈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