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浙江消息(记者 徐立星):从浙江中部一个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小城,到如今拥有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的国际化商贸城市;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不断创新突破,从改革寻求动力。
坚持国家站位、体现全球视野、彰显义乌特色。近年来,义乌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国际传播新形式、新力量、新矩阵,全方位“迎进来”“留下来”“走出去”,着力讲好世界小商品之都精彩故事,努力构建立体多元、充满活力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一条线:跨越山河开新途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义乌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据义乌海关统计,2022年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2925.2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2.6倍;今年1-11月,义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3212.1亿元,增长19.6%,拉动义乌市进出口增长11.9个百分点,占同期义乌市进出口总值的61.5%。
路,是改变,是希望。十年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义新欧”中欧班列先后开通了马德里、俄罗斯、土耳其等19条运行线路,实现中欧班列北向(俄罗斯)、中线(欧盟)、南向(跨里海)以及东南亚方向的欧亚大陆全覆盖,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11月21日,中欧班列(金东平台)“一带一路”十周年纪念号顺利发车 供图 金彩云客户端
从第1列到第1000列、3000列、5000列、6000列,“义新欧”中欧班列承载着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的是友谊、是合作、是商机,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钢铁驼队”续写着古丝路的新故事,有你,有我,有她。
义乌依托驻地高校建设“马来西亚义乌丝路学院”、“西班牙义乌丝路学院”,通过线上人文交流、教育交流与合作,传播“和合共赢”的文化理念。在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义乌市入选“一带一路”建设案例,义乌市长叶帮锐以《以‘商’为媒共筑繁荣之路》为题,介绍义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的实践历程与未来展望。
一群人:海纳百川共扬帆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义乌在册外资经营主体超9000户,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外商常驻。他们为经商致富的梦想而来,因包容开放的氛围而留,续写着文明交融的佳话,成为国与国之间经贸、文化交流的使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在义乌做了22年生意的尼泊尔客商毕需努深有感触。一直以来,毕需努都以擦亮义乌这张贸易“金名片”为己任,不断向尼泊尔的朋友推介义乌。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尼泊尔设立在义乌的贸易公司几年间增加了40余家。他还在家乡推广义乌经验,投资建设编织袋加工厂。在他的推动下,袜厂、鞋厂、被褥厂等在他家乡遍地开花,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每天傍晚5时,义乌稠州北路上,四层楼高的“贝迪”餐厅窗明几净,熙攘人群中,不时传来汉语、英语、阿拉伯语,混合着诱人的异域美食香气,让人恍惚身处国外。“‘贝迪’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我家’,就像请客人到我家里吃饭,希望大家来餐厅有回家的感觉。”餐厅老板穆罕奈德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义乌外商多了,我的餐厅变大了,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0人就餐。”
“贝迪”餐厅 供图 金彩云客户端
十年耕耘,越来越多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红利,让一个又一个像毕需努、穆罕奈德这样的“小人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和梦想前行,推动着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谱写着更多动人的新故事。
在移动传播的海量信息中,内容充实且精简凝练、信息丰富且直观明了的形式在吸引流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义乌以微观视角为切口,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讲述世界能听得懂、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中国故事,不断加强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和传播效果。
一个牌:地瓜藤蔓遍全球
义乌与世界的距离,因海外仓变得更近。
“单未下,货先行”,凭借配送时效快、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海外仓已成为义乌企业扬帆出海的重要一环。何谓 “海外仓”?很多人未必知晓。据义乌外贸资深人士介绍,“海外仓”又称境外仓库,是指在国外建立的用于存储商品并完成订单处理和物流配送的场所;相当于将义乌市场销售的商品,通过物流方式前移至海外仓库进行预存,外贸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完成销售订单,在委托仓库分拣派送到终端消费者手上。这一新模式的优势是缩短商品物流时间、降低运费成本、提高售后服务、降低退货率、优化库存管理等。
“义乌市场是‘地瓜经济’主根基,海外仓就像藤蔓向外拓展延伸,将物流、营销、售后等关口前移,成功破题跨境贸易‘最后一公里’困局。”义乌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顶层设计计划,义乌布局海外仓210个,其中6个获评浙江省级公共海外仓;全球累计布局19个海外展厅,覆盖阿联酋迪拜、西班牙马德里等义乌重点贸易节点城市。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使命。义乌企业品牌出海的故事也在境外社交平台广为流传。近年来,义乌打造以脸书、推特、TikTok等境外社交平台官方机构账号为主体,义乌英文网为支撑,义乌购、城展览业海外账号联动的国际传播矩阵,覆盖各国网民超600万人次,为国际社会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展示“义乌风采”、提供“浙江样本”。
国际友人进行书法创作 供图 金彩云客户端
一颗心:让义乌文化“直挂云帆济沧海”
多年来,义乌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不断推进。目前,义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已居全省第一方阵,入选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89家。2022年,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36.6亿元,同比增长8.7%。文化的力量正全面融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义乌主动抓住传播新特点,结合化、视频化、社交化新趋势,深入挖掘根植中华文化沃土、身处义乌故事现场的内容,努力从创新叙事、丰富表达、多元呈现等方面增强国际传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更多中国好故事走向世界。
义乌以创富故事铸传播品牌,精心打造《万国创富潮》国际传播项目,讲述年轻外商在义乌创业创富的故事,并翻译成多语种在海外多个平台传播,网播放量超1000万。此外,义乌积极打造“我们的节日”“万国系列”精品文化传播集群,组织在义乌外国留学生参加“端午风情”“万国咏鹅”“万国思乡”“万国迎春”系列活动;推动义乌婺剧等非遗项目出海展演,组织“走近中国风在义国际友人体验越剧”活动;借文化精品推动文化输出,《鸡毛飞上天》翻译成英、法、俄、葡、韩、蒙、菲、印尼语等8种语言,发行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外,覆盖人口基数20亿以上。
国际友人在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合影 供图 金彩云客户端
站在新起点,义乌将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工作艺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