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医药合作已经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持续发挥生命之路与健康之路的作用,造福共建国家民众。
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地印度尼西亚,依托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该国与中国合作开展的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印尼药用资源及生物产品应用技术水平,同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助力改善当地民生。
印尼拥有40000多种天然热带植物资源,其中约70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并且自古就有使用草药治病的传统。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中印尼在医药领域的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
在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洪邦哈孙杜丹县,占地约261公顷的中国-印尼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创新基地的一期工程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印尼药植物保护研究基地温室控制室及大棚(摄影:郭晓明)
该药用植物基地包括草药实验室、园艺实验室、多个温室及种植试验园等。
印尼海洋事务与投资统筹部(简称海投部)部长协调专员吉米·费尔南多介绍说,下一步,他们计划使用15公顷的土地种植中国药材等高价值商品;以及试点扩大实验室规模、建设管理大楼、礼堂等。
2022年11月,在中印尼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印尼海投部签署了共建中印尼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创新基地的谅解备忘录,将在药用植物保护、研究与开发,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加强药用植物产业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人才交流合作与能力建设等5个领域深化合作。
如今,项目第一期工程多个主体建筑已经竣工,陆续开展的药用植物栽培与研发将惠及周边民众。
中印尼药植物保护研究基地建筑主体(摄影:郭晓明)
吉米·费尔南多介绍说,基地通过3个遮阴大棚和1个温室来培育优质种子,然后分发给附近的农民。经过试验,当地的农民种植基地提供的优质种子能够获得好的收成。
北苏门答腊省洪邦哈孙杜丹县秘书长托尼·西洪宾对此也非常认可。
他表示,印尼和中国药用植物研究合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洪邦哈孙杜丹县90%的人口都是农民。农民获得优质植物种子后能够产出优质产品,当地经济相应地也会得到发展,这是让我们自豪和高兴的事。”
中印尼药植物保护研究基地大棚(摄影:郭晓明)
与此同时,印尼药植物研究机构也期待继续与中方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加强合作交流,学习中方在草药种植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印尼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
例如,印尼德尔理工学院正在研究本地出产的乳香的基因组测序,而使用的正是来自北京研究机构的测序技术。
中印尼药植物保护研究基地种植区(摄影:郭晓明)
十年来,中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在地区前列,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今年10月18日,中、印尼发布“关于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说,两国将深化务实协作,建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开展更多促经济、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
印尼各界对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正如洪邦哈孙杜丹县秘书长托尼·西洪宾所说:“我们非常支持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以实现‘黄金印尼2045’愿景这一建国百年目标,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已达成的合作,这对印尼经济社会各领域来说都是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丨李修莉 刘鹏 郭晓明 汪一鸣
编辑丨李海霞 姚燕侠 林维
签审丨闫明 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