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甘肃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1-29 17:47:21

  中小学“大思政”教育、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师资扩优赋能、“双减”减负提质……

  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开花,一系列教育成果不断显现,2023年以来,甘肃围绕办好人民满意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动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和人民群众。

  “今天,看到孩子学会了端正衣冠、学会了写‘人’字,作为家长特别欣慰。”2023年秋季开学,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硷沟沿小学举行的一年级“开笔礼”活动中,看到孩子有了小进步,一年级新生家长颇有感触地说。

【原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甘肃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_fororder_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指导学生比赛。尹晓军 摄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指导学生比赛

  目前,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包含总校七里河小学、分校七里河区第二小学、五星坪小学、兰工坪小学、硷沟沿小学和王官营中心校,集团各学校一起举办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不断加快与各分校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菜单’输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七里河小学校长王俊莉表示,通过集团总校优秀教师帮带、分校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等方式,实现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总校与各分校内的规范化、统一化进行,并逐渐形成各校特色,推进集团化办学由结构调整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甘肃各地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各地采取集团化、学区化、城乡共同体办学等模式,建立联校走教、同步教研制度,促进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了学区内、集团内学校率先实现优质均衡,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2023年6月,甘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共建成集团化办学团体462个,开展集团化办学学校2714所;建立学区1067个,开展学区化办学学校数5589所;城乡共同体办学团体400个,开展城乡共同体办学学校数2056所。与江苏省开展合作共建推动县中发展提升行动,遴选10所县中与江苏省10所优质高中试点建立合作共建机制,通过“1+1+N”的模式,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区域内县中办学质量。

  在此基础上,统筹实施“五育并举”工程,深化实施中小学“大思政”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师资扩优赋能、“双减”减负提质、教研协同攻关、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在活力,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原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甘肃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_fororder_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学生学习扎染技艺。尹晓军 摄

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学生学习扎染技艺

  “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听见杜鹃在歌唱,‘咕咕’……”在陇南市徽县江洛镇江洛小学,音乐教师陈小敏正利用“专递课堂”给江洛小学和赵湾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顽皮的杜鹃”一课。

  电子屏幕前后,两所学校、两处地方的学生一同拍手欢唱,再配以相应的手势动作,课堂气氛活跃。近年来,江洛小学通过每周2节英语课、音乐课和1节科学课的“专递课堂”,搭建起中心校与6所村小和教学点联系的桥梁,盘活了薄弱校,使更多校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字化使教育落后地区教育“洼地”快速高效填补,实现了“弯道超车”。近几年,甘肃在甘南州、临夏州和庆阳市“两州一市”的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了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化项目,采用“中心校带教学点”模式推动23个县的800所学校全课程共享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

  现如今,从甘肃全省范围来看,“三个课堂”、网络调研、网络培训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优质校与薄弱校网上结对、线上牵手,开展跨区域、跨学校的互动教学教研已成为“新风尚”,有效解决了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好课等问题,切实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全省各地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推进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大力加强师资补充和培训,通过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等形式,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甘肃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_fororder_甘州区北街小学社团活动.JPG

陇南市甘州区北街小学社团作业展示

  天水市采取搭台子、育“苗子”、树杆子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小学领导班子队伍,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激发了办学活力。截至目前,全市85个设党委、党总支的学校中82个完成书记、校长分设,299个设党支部的学校完成书记校长“一肩挑”并配备了专职副书记。武山、清水两县取消了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科级干部职数减少了122个,使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相匹配。

  “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价等制度,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优化,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天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杨瑞峰表示。

  此外,各地还结合实际,通过创建名园长名师工作室,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具有辐射带动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名优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指导、送教下乡进村等,切实提高教师队伍自我造血、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如今,伴随着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乡村教师补助机制、职称评审机制等一系列正向激励机制“大礼包”,促进教师待遇不断提高,职业荣誉感、岗位吸引力、获得感显著增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下一步,甘肃将培育出一批品牌改革项目,示范带动基础教育各类改革深入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创建新模式,进一步破除思想藩篱,改革育人方式,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文/图 尹晓军)

编辑:王奇英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