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走进中国传统古村落——湖南桂东县沙田镇龙头村,当地书法家正挥毫泼墨认真书写春联,居民正围坐在一块选着自己心仪的对联内容,好热闹。
“老师,帮我写21号和37号对联,还要帮我写两个福字。”“我要写一个大大的‘福’字。”村民扶珍珠拿着刚写好的春联笑着说,贴上对联,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幸福美满,村里的产业越来越旺,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不远处客家围屋上,白色的炊烟袅袅升起,在村庄上空氤氲成一片。屋檐下,村民正在吹唢呐、舞龙。祥龙跟着龙珠或腾跃,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地扭、挥、仰、摇,引来围观群众阵阵喝彩声。
“我们这里吃年夜饭前有个传统节目——舞龙,象征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四季丰收。”龙头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郭鹏介绍道。
村民们驻足观看舞龙 摄影 扶秀玲
“放鞭炮,上菜,吃年饭!”舞龙结束,传来老支书郭桂雄的吆喝声。
郭桂雄介绍,龙头村每年的年夜饭都要做“桂东十大碗”,头碗全家福,二碗芋头冬子鸭、三碗溜溜滑……不仅色香味美,还饱含团圆、吉祥、富足、顺利等美好寓意。
桂东十大碗头碗——全家福 摄影 黄莎娜
近年来,龙头村坚持党建引领,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步伐,用好“红”“绿”资源,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现在龙头村也是一个红色文化美丽乡村了。”谈起近年来村里的发展情况,郭鹏说,在各级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龙头村容村貌全面提质,围屋、石围里等景点得到修缮的同时,还修建了集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等多功能的休闲游步道和沿江风光带,村内风景美如画。
村民们正忙着翻耕稻田 摄影 扶秀玲
立春到,春耕起。田间地头,勤劳的村民们正忙着翻耕稻田。来自韶山管理局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国新正在田埂上与翻耕机驾驶员询问相关情况。
“这是我们的高山冷水米种植基地,全村有200余亩,年产量有5万斤。”刘国新介绍,龙头村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荒山、农田,打造了油茶产业种养基地和高山冷水有机水稻产业化种植基地,每年可带动农户就近就业近百人,助农年增收每人5000元。同时,该村还利用村部、村小的屋顶,建设230KW的光伏发电站,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入股经营发展新模式。
“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郭鹏接过刘国新的话继续说,“今年,龙头村将接续奋斗,强党建、聚人心、兴产业,绘就 ‘乡村美、乡亲富、乡味醇’新龙头村。”(文 郭建东 扶秀玲 黄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