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乌审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筹划、统筹推进,坚持以人居环境提升为宗旨,集中各方力量,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举全旗之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让文明浸润生活。如今,文明理念已然成为乌审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万步问需“深调研” 把好事办好
2023年以来,乌审旗通过组建由县级领导牵头、行业部门、乡镇社区、包联单位为成员的步巡小组,开展“六个一”万步问需工作法,积极开展“幸福来敲门,文明进万家”“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倾听百姓心声,精准收集关乎群众急难愁盼、冷暖问题,及时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推动问题在丈量中发现,工作在丈量中落实,文明在丈量中绽放,民心在丈量中凝聚。乌审旗持续落实网格责任,向社区增权赋能,实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划分“全科网格”429个,选聘网格员495名,持续强化网格服务管理,让群众感受到精神文明创建脱“虚”入“实”。同时,乌审旗全面落实“日巡查、月考评、季点评”考评机制,对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牵动全局的重点问题、长期困扰的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坚持严督细查,将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工程,建立完善县级领导包片指导的指挥机制和发现问题“12小时内反馈、24小时内处理”的整改机制,全面构建起领导监督、督查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纪委监督“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创建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干在经常。
靶向施策“润民心” 把实事办实
一直以来,乌审旗始终把老百姓的烦心事作为文明建设要紧事,“乌微不至”地找准群众关心事,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锤一锤敲,一件一件解决,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三年来,累计投资7亿元实施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人大代表票决制民生实事项目28项,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36辆,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新能源充电桩170个、小区公用充电棚26个,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效和进步。同时,出台《乌审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金银铜铁”挂牌考核办法不断优化物业服务质效,自2022年“金银铜铁”四级评定工作推广以来,群众投诉同比下降46.8%,让老百姓居住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挂图作战“化症结” 把难事办妥
近年来,乌审旗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目标,全面改善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乌微不至”地“问需”“问政”于民,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施路网建设提升、公共设施提升等“八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工程,成立乌审旗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中心,下设9个志愿服务队,推行“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工作模式,将中心组织架构、辖区点位示意图、专项工作进度表的愿景图和样板图统一设计上墙,挂图作战。各地、各部门均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工作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常态化工作格局,坚持“一事一议”“一点一策”,开展街景立面改造、景观小品更换、公共设施修整等一系列工程,成立由城管、交警、文化执法等组成的8支联合执法队,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同时,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乌审旗针对居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出行便利等问题,坚持迎难而上、汇智聚力,倒排工期,对于当下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出时间表、画出作战图,分类实施,分步推进。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问题23539件,完成整改23485件,整改率达到99%。
万众一心、金石可镂。从追梦的第一天起,乌审旗就用“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作答精神,用“乌微不至”回答文明之问。(文 乌兰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