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日前,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根据规划,全省将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将合肥都市圈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都市圈,将阜阳城市圈打造成为皖北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皖北新兴增长极。
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根据规划,今后全省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建设,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化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突出问题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圈”指合肥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区域都市圈之一,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枢纽。“两屏”为皖西生态安全屏障、皖南生态安全屏障,包括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地丘陵地区,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三带”即长江、淮河和引江济淮复合廊带,包括长江、淮河和引江济淮水域及沿线地区,是以长江绿色发展复合廊带为引领,兼具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复合廊带。“五区”为江淮丘陵、皖北平原、沿江平原、皖西山地、皖南山地农业区。
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空间格局
落实国家关于构建“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心”为巢湖生态绿心,包括巢湖水域及环巢湖地区。重点强化水环境和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和环巢湖湿地建设。
“两屏”为皖西生态安全屏障和皖南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位于六安、安庆2市的大别山区和位于宣城、池州和黄山3市的山地丘陵地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四廊”为长江干流及沿江湿地生态廊道、淮河干流及沿淮湿地生态廊道、引江济淮生态廊道和新安江干流及沿江生态廊道,包括长江、淮河流经安徽的水域及沿岸地区,引江济淮和新安江水域及沿岸地区,是全省生态主动脉。
“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包括黄山(牯牛降)国家公园,升金湖、太平湖、天柱山、九华山等自然保护区以及重要湿地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是全省生态空间核心区域。
落实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根据规划,全省将以现有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适应人口总量、结构变化、流动趋势,结合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构建“两圈两带两区”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
“两圈”为合肥都市圈、阜阳城市圈。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由联系紧密的周边县(市、区)共同组成;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其他都市圈高效联动,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都市圈。阜阳城市圈包括阜阳市全域及周边市县,是引领皖北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成为皖北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皖北新兴增长极。
“两带”为沿江城市带、淮蚌合芜宣城市带。沿江城市带包括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铜陵、宣城、滁州7市,形成东西向城市带。淮蚌合芜宣城市带包括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宣城7市,依托商合杭通道、京福通道和G60科创走廊,形成南北向城市带,对内联动皖北片区,对外连接苏浙鲁豫地区。
“两区”为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和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以阜阳城市圈为引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包括宣城、池州、黄山3市,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和魅力彰显,强化中心城市、县城、特色城镇联动,形成富有文化生态魅力的城镇空间。(记者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