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仿佛穿越时空、与英雄们并肩作战;他们谈论着家乡的发展变迁,满怀深情地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他们就是“红领巾”宣讲团。
鄂前旗第二小学特别策划了“家国情怀 美好天下”思政课程,由32名“红领巾”宣讲团成员,以“幸福少年开讲啦”栏目为载体,精心打造“印象鄂前旗—暖城鄂尔多斯—亮丽内蒙古—我爱我的祖国”系列宣讲活动,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在心中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宣讲员作“印象鄂前旗”宣讲
旗城川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组织宣讲员走进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他们激情四溢的讲解,为大家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红色故事娓娓道来,历史场景渐渐重现,革命文物熠熠生辉,通过学习和了解红色故事、革命文物,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更坚定了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信念。
旗第三小学则以“追寻红色印迹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带领宣讲团成员踏上红色文化之旅,在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鄂托克前旗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北部屏障,留下的不朽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到中共三段地工委旧址讲述《红军进驻三段地》《芦河阻击战》《一面党旗》等红色故事,让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旗第五小学创新宣讲形式,推出了大国工匠故事宣讲活动,“红领巾”宣讲团成员摇身一变,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袁隆平、王有德、徐立平的故事,并录制小视频在公众号上推广,不仅锻炼了宣讲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传播“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了民族自信心。
旗第一小学作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开设了“榆芽之声”故事展播系列节目,宣讲团的“小小榆苗”们,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分享着家乡的发展成果,在深情地讲述中,更懂得了珍惜民族团结成果的重要性。
这些宣讲活动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鄂托克前旗思政教育的缩影。今后,鄂托克前旗将继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让思政教育更加有知有味有形。(文/图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