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浙江省委、金华市委、金东区委先后召开“新春第一会”,围绕“三支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今年以来,金东区牢固树立“大人才观”,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战略资源谋篇布局,全面加强“三支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为金东“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汇聚强大人才力量。金华区聚焦一批干部、企业、劳动者、科技人才等,生动展现金东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牵引,大干快上抓发展、高歌猛进抓发展的奋进图景。
伍小红,婺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木工班组长,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劳动模范,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建设工匠。
伍小红 供图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精益求精 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技艺
说起自己为何会踏上木匠这条路,伍小红陷入年少时的回忆中。“我出身农村,小时候就常常见到村里的木匠师傅刨花、做家具。一根根圆木经木匠之手能变成各式各样的家具,我觉得很神奇。”见得越多,伍小红对木工行业的兴趣也日益增加。结束学业后,伍小红决定投身木工行业,他觉得这是一门能让他干一辈子的手艺。
为了学习木工,年仅17岁的伍小红只身前往外地,从基本功学起,锯、刨、打眼、拼板……伍小红学得认真。老师傅告诉他,要做木工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从学习之初便要重视手势,掌握正确的姿势,刨必须笔直,双手均匀用力。其次,眼力十分重要,木工这一行,用眼的地方特别多,拥有好眼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伍小红第一次尝试自己画线时,需要在长一米的木材两端30公分处各打一个孔,他用量尺分别在两端30公分处画线,打孔之后发现两个孔间存在微小误差,无法重合,这令伍小红感到不解。于是,他便在师傅画线时偷偷观察,学习师傅画线的技巧,原来师傅画线时,并非从两侧分别画线,而是先将一侧的线画完之后,将木材调转方向再画线。如此一来,可以减小两孔之间的差距,确保孔位一致。在日复一日的讨教学习中,勤奋好学的伍小红技艺不断精进。
1986年,伍小红来到婺江建筑装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学徒,30多年来,他深入钻研专业技能,掌握了半榫破头楔、燕尾榫、苏做半榫用钉、破头楔等几十个木工绝技。
“做木工是一件需要不断钻研、精细打磨的事。”伍小红说,简单一根方料,想要刨得不扭曲、不凹翘不是一件易事,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打眼、开榫等工序,对作品完成度有着极大影响,“做木工没有捷径,每一步都必须做得踏实,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他说。
伍小红在工作中 供图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钻研创新 用行动诠释“匠人精神”
如今,矗立在婺江边新修建的万佛塔成了金华的城市新地标,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玩。伍小红说,万佛塔的修建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万佛塔是一个木结构与钢结构相结合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考虑原有卯榫传统做法,又要满足现代钢构施工的要求。”伍小红说,他和班组的同事在如何完善两种工艺之间的融洽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最终成功利用木工的透销、栽销、走马销等传统手艺,解决了飞檐木质弧度制作与方椽、圆椽的安装问题,尽量避免了使用钉子和打胶。在他和班组人员8个月的努力下,万佛塔的木工作业如期保质保量完成,终于把千年古塔原有的风貌呈现在市民眼前,万佛塔工程还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
“八婺工匠”“金华市技术能手”“金华市技能大师”……面对收获的一项项荣誉,伍小红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团队打造得优秀才行。为此,这些年来,伍小红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培养了一批以伍锡军、胡正林、王升有为代表的50多人的技术骨干队伍。
伍小红获得“浙江工匠”称号 供图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伍小红的徒弟们个个手艺精湛,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其中伍锡军在浙江技能大赛中获精细木工第三名,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胡正林在金华市第一届传统建筑工匠技能比武大赛中获第二名,被授予“金华市技术能手”称号……十几年间,伍小红和徒弟们先后参加过浙师大图书馆、永康科技五金城会展中心、义乌市中医院等几十个工程,多次获得鲁班奖、钱江杯、双龙杯、茶花杯等奖项。
现在的伍小红,除了忙手上的工作,每天还会坚持学习新技术。他说,以前做木工是纯手工活,如今科技进步,木工行业也开始自动化、半自动化。并且,木工已不仅限于做木材相关的工作,逐渐向内部装修、造型吊顶等方面扩展,需要学习的新东西很多。“择一事,终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做木工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伍小红说,木工看似平凡,但是将平凡小事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凡的事。他说自己会一直努力,把“工匠精神”植于心践于行,用“一榫一卯”传承工匠精神。(文 王特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