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3日讯(记者 陈雷 通讯员 王欣雨)一河通古今,千年文脉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7月3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拱墅召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杭州市等运河沿线的检察机关以水为媒,围绕进一步推动大运河保护提质增效,交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实践。
交流会现场 杭州检察供图
浙江在线记者从交流会上了解到,浙江省检察院在运河沿岸5市部署开展守护大运河(浙江段)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行动。2022年以来,共立案办理涉运河保护案件126件,其中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63件,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46件,累计清理沿河污秽8000余吨,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290余公里。以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纳入《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针对违法行为人假冒非遗技艺制造黄酒对外销售的情况,绍兴柯桥区院依法支持“绍兴黄酒”商标注册人提起诉讼,助力擦亮非遗技艺。
在杭州,2022年以来,检察机关共办理大运河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0余件,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8项协作保护机制。立足数字化区位优势,杭州搭建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化发现监督线索,如拱墅区院搭建“运河眼”监督模型,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进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
近年来,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大运河案件,实现“保护与治理”两手抓两手促,以能动履职、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助力世界文化遗产的自然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在推动解决大运河沿线文物破坏、非法建设、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协作配合、创新实践,着力推进以高质效履职助力高水平保护的检察公益诉讼模式,赓续大运河历史“文脉”,推进全链条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督促落实好“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探索建立和落实“检察一体履职”长效机制,实现大运河公益损害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