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起来,沙中可掘“金”。近年来,甘肃武威民勤县夹河镇充分依托独有的沙漠环境与气候,大胆探索沙漠深处种植中药材的新方向,运用膜下滴管技术推动药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用生态绿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夏末秋初,民勤县夹河镇七案村,大片的黄芪郁郁葱葱,长势正浓。“瞧瞧这黄芪,多招人喜欢!” 种植户陈义蹲在田边,眯着眼端详着黄芪,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以前哪能想到在这沙漠边缘能种出如此优质的药材,如今政策给力,技术也先进,这沙地里居然也能长出‘金疙瘩’。这黄芪啊,就是咱致富的新希望!”陈义说。
“黄芪作为君药之一,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诸多功效,在甘肃陇西地区广泛种植,产业规模庞大。然而现今,在有着‘沙海绿洲’之称的民勤,黄芪种植正凸显出独有的优势。”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说,民勤充足的日照及较大的昼夜温差,为黄芪的生长及品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民勤未受污染的沙漠环境,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所产黄芪品质卓越,在市场上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近年来,民勤县夹河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因地制宜引导并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创新产业形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及“仿野生、良种化、标准化”的严格要求,积极探索试点推广“干播湿出+当年播种次年采挖销售”的种植模式,强化质量管控,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种植户正在田间查看滴灌设施运行情况
同时,为了能在极度缺水的民勤有力推动药草产业稳健发展,并实现节水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进、相得益彰,夹河镇深入研究本地地理、气候以及水资源状况,精准划定适宜种植药草的区域,避免在水资源极度匮乏或难以有效利用的地区盲目种植。此外,夹河镇大力推广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药草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滴灌水疏通黄芪种植的“毛细血管”
“我们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模式,加强对药草种植过程的监控和指导,确保药草的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夹河镇党委书记袁杰年介绍说,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夹河镇不忘加强生态保护,通过种植药草改善土地沙化状况,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下一步,夹河镇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节水与药草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在缺水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树立典范。
据悉,目前夹河镇累计流转土地3.27万亩,涵盖蔬菜、粮食、药草等作物,初步达成了农业规模化种植,为加快全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上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文/图 马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