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8年(1929年),中国第一颗浓缩丸在佛慈诞生。1931年至今,佛慈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1956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同时依托甘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佛慈从上海整体搬迁到兰州,更名“兰州佛慈制药厂”。
佛慈何以从国内中药工业化生产“先锋”走向国际舞台?“事实证明,佛慈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中医药文化背书、牢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以及稳固的消费者信任加持。”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柴国林说。
8月30日,“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4年全国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探访佛慈近百年发展历程。
兰州佛慈制药外景
“佛慈是一家创新型企业,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可以说它改变了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开启了中国中医药的‘工业化’之路。”兰州佛慈制药办公室副主任邵其珍说。浓缩丸的诞生对中药推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中药“丸、散、膏、丹……等剂型”被佛慈人创新的一颗颗浓缩 “黑珍珠”所代替,使中药更方便携带和流通。
邵其珍(左)为采访团成员讲述佛慈发展故事
跟随邵其珍的脚步,采访团走进佛慈堂,映入眼帘的是佛慈获得的满满荣誉。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对一代代佛慈人近百年来坚守“静心搞实业、慈心造好药”初心,厚植“佛心慈药,质量至上”企业文化理念的见证。
佛慈制药获得的满满荣誉
佛慈始终将药品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把控每一道生产环节。
一袋袋中草药原料被倒进投料口,经过多道全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后,变成一粒粒表面黑、光、亮的药丸。每一类药在提取罐内的温度、压力、时间,都经过自动化程序的设定,保证提取出足够的有效成分。原材料采购较《中国药典》标准平均高10%,这是佛慈制药一贯的准则。
佛慈制药严格的生产流程
佛慈制药早期在质量领域获得的至高荣誉
据了解,佛慈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让佛慈制药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选材地道、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良好口碑。
新时期,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佛慈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巴中医药研修班和第三期俄罗斯中医药研修班;启动了“中巴双边中医药文化培训计划”,与巴西政府就中药在巴西的立法展开直接对话,促成巴西中成药立法;建立“岐黄中医学院”,培养具备一定临床能力的中医师;与斯德哥尔摩大学合作制定“浓缩当归丸”和“元胡止痛片”的欧盟注册标准。
展厅一角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而中国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首批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佛慈制药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推进产品国际认证注册和中药国际标准研究,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药产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文/图 任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