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争当爱教乐教善教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近日,在2024年教师节之际,甘肃省教育厅开设专栏——“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报道,讲述陇原大地上感人至深的教书育人故事。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足矣!”这是1988年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给兰州文理学院高金荣教授的总结。这句话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兰州文理学院高金荣教授
从青丝到白发,如今已年近90岁的高金荣教授依然坚守在敦煌舞教学的第一线,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专注于舞蹈人才培养,用舞耕耘,用爱播种,阐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责任与担当。
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的高金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辞别了京城年迈的双亲,去宁夏文工团当了一名普通演员。后来,甘肃省歌舞剧团成立,高金荣便调到兰州。这一来就是半个世纪。
1974年,甘肃省创办第一所艺术学校,上级指派高金荣作为创办人之一。在简朴的只有一张桌子,三四把椅子的情况下投入了新的工作,直至后来把甘肃省艺术学校办成了全国重点中专院校。这可谓是“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她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西北这片黄土地上。
高金荣教授练习舞蹈
1979年,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演出在全国舞蹈界引起巨大轰动。艺术嗅觉敏锐的高金荣反复琢磨《丝路花雨》的舞蹈语汇,萌发了把敦煌壁画上的舞姿引进舞蹈教学的想法。之后,高金荣立志开创一门敦煌舞蹈课程,千万尊彩塑和无数幅壁画就是她的课本。从此,她将敦煌舞的研究和探索作为她一生的追求,开创了敦煌舞流派,成绩斐然。
高金荣教授为学生指导舞蹈动作
那些日子,高金荣把临摹的200多幅壁画舞姿图挂满办公室,仔细观察比较,研读大量的文献、史料、艺术资料,写下了十万余字的笔记。高金荣一边创作一边在课堂上教授,通过实践再进行修改,让静态的艺术复活为生动鲜活的舞蹈艺术,创建了风格独特的敦煌舞蹈教学体系。这不是对壁画艺术的简单复制,而是以敦煌壁画为母体,融合本土审美和现代追求,凝聚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力量创造出来的。
在高金荣的带领下,学校四十五年持之以恒传承敦煌舞教学,坚持不懈培养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融入“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让艺术赋能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1981年,她带着学生们赴敦煌表演得到了季羡林、常书鸿等专家的高度肯定。1986年,带领学生赴京进行了《敦煌梦幻》汇报演出,受到文艺界、学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在做好敦煌舞人才培养的同时,她还面向全社会大力推广传播敦煌艺术。
高金荣教授为学生进行敦煌舞示范教学
举几十年之功,尽一生之力,让敦煌艺术走出洞窟,走进课堂,走向社会。一代代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从学校走出,走出了甘肃,走向了世界。
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五年来,高金荣矢志不渝追求、探索,形成了以“教材、人才、剧目”为重点内容的敦煌舞教学体系。她相继编写出版《敦煌舞蹈》《敦煌石窟舞乐艺术》《敦煌舞教程》《敦煌舞示范教学》等专著。
高金荣不断带领学生在表演中提高,在表演中创新。四十五年来始终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美善长存的道德理想和本土美质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用新的创作推动人才培养,用新的剧目推动敦煌舞发展。
春风化雨润桃李,岁月凝香传智慧。高金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她运用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灵魂,始终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目标。
从不惑之年到耄耋之时,天地转,光阴迫,高金荣从未辜负自己对敦煌舞的初心,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只要走进课堂,高金荣就像一台活力四射的发动机,以饱满的热情敏锐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细致入微的发现和纠正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耐心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展、共同进步的机会。为了让每个学生达到舞蹈教学规定的要求,她悉心指导,不厌其烦地演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要求,确保每一节课优质高效。
如今,高金荣已满头银丝,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艺术的热忱和执著,散发出一种生命的通透与从容,至今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为学生亲自指导、示范,让敦煌舞艺术人才培养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现在的高金荣,正致力于围绕剧目的创新,为敦煌舞找寻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文/图 郑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