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湘”遇】巴基斯坦“洋辅导员”马思浩:为巴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9-24 17:40:09

视频制作:曹菲 谢佳林

  办公桌前,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聆听着五花八门的问题,南华大学的“洋辅导员”马思浩灵活切换着英语、中文和乌尔都语,耐心解答。办公室里熙来攘往,他手下的键盘击打声也保持着稳定的节奏,未曾停歇。

巴基斯坦“洋辅导员”马思浩:为巴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923183712

马思浩正在认真回答新生的问题 摄影 曹菲 

  2011年,中巴建交60周年。同年,南华大学首次招收医学专业留学生,马思浩便是其中一员。

  2017年,马思浩顺利成为南华大学国际学院的辅导员。如今,在他的推荐下,共有100多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生陆续走进了南华大学的校园。

  马思浩与中国的故事,早在少年时长辈的教导中便开始了。“我的爷爷告诉我父亲,如果我要出国留学,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是我们非常好的朋友。”长辈的谆谆教诲,让他深知,中国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技术,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带着家人的期许,马思浩跨越千里,开始了他的医学追梦之旅。

巴基斯坦“洋辅导员”马思浩:为巴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923183715

马思浩正在图书馆学习 摄影 曹菲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都会很耐心地答疑解惑。生活中,有了朋友的耐心帮助,我学到的中文能够在生活场景进行‘实地演练’,汉语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马思浩不仅获得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6级证书,也从本科顺利毕业并攻读硕士学位。

  在马思浩看来,每一次帮助,都使他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更加坚定了他在中国的脚步,一“走”便是十三年。

  十三年间,从求学到工作,马思浩一直保持着探索这座城市的热情,如有闲暇时间,他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到处走走,深入了解这座城市。

  “我刚来衡阳的时候,这里没有很多‘大城市’里的东西,现在这里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美,文化味越来越浓。”在衡阳的十三年间,马思浩见证了不少衡阳“巨变”,让他感慨万分。

  正是因为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任,马思浩满怀热忱地期待巴基斯坦的学子跨越国界,来到这片沃土深造,如同自己一般,能在衡阳获得成长。

巴基斯坦“洋辅导员”马思浩:为巴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923185436

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图书馆 南华大学供图

  “每年有很多巴基斯坦的学生找我咨询来中国留学的事情,白天工作很忙,我经常回复到深夜。”三小时的时差并没有阻拦巴基斯坦学生对中国的向往。“我即使在晚上回复,他们也会很快发来新的信息。我用亲身经历详细地介绍这所学校、这座城市的美。”

  作为辅导员,马思浩也毫不吝啬地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跟上学习节奏。“我经常在路上碰见一些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现在的困惑,寻求我的帮助。”从办公室到学生宿舍,不过五百米的路程,马思浩却往往要花上半个小时。

  2021年,南华大学顺利通过巴基斯坦医学委员会海外认证,“留学南华”医学教育在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马思浩的影响下,弟弟和妹妹也从当年开始,相继来到南华求学。

  “湖南的医学教育很出色,妻子和弟弟妹妹看到我的成长后,也萌生出来中国留学学医的想法。”谈及此处,马思浩语气不由得坚定起来。“当时我就告诉他们,如果要来中国,必须来我的‘家乡’——湖南衡阳。”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来到南华学习,已学有所成的毕业生们也纷纷回到家乡,用在华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建设自己的家园。

  “未来我想在医学上继续深造,当医生,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更多人。”马思浩来中国前不曾明确的未来,在十几年的在华经历中逐渐明晰。“我希望能有更多巴基斯坦的学生来到中国读书,学习知识和先进技术,为巴中友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马思浩名字的由来,老师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有思想、心胸宽广、睿智的人。如今,他也将这一份期待寄托给所有期待来中国学习的“思浩们”。(文 李媛 曹菲)

编辑:李芳森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