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进行时:天津市蓟州区争分夺秒开展调查性试探工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0-10 10:05:47

  近期,天气转凉,天津市蓟州区“四普”工作队趁着多数耕地已秋收,地表无作物、杂草等时机,开展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调查性试探工作。

  天津市蓟州区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蓟州区针对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情况及类别,确定了“由南向北,自西向东”“由简到繁,先建筑石碑,后遗址墓葬”的工作路线及方法。

“四普”进行时:天津市蓟州区争分夺秒开展调查性试探工作

调查性试探工作现场

  据了解,蓟州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占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65%以上,且多数位于山区及耕地内。

  普查队工作队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采用全覆盖式的地表踏查,“一”字形拉网的方式,仔细观察地表残留的遗物,对于可能存在古代文化遗存的台地、岗地给予重点关注,着重观察断面堆积,查看地表是否有相关古代遗物,同时,还向当地村民咨询在生产生活中是否发现过相关的遗迹、遗物等情况。

  “这次调查性试探,我们主要用的工作设备是探铲(洛阳铲)。”蓟州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队长刘福宁介绍,在水田、湿地、沙地等特殊土质条件下,使用扎杆(探针)辅助作业,布设“十”字形排孔来了解纵、横剖面及堆积情况,可以尽量减少布孔数量,降低对地下文物的损害。

“四普”进行时:天津市蓟州区争分夺秒开展调查性试探工作

调查性试探工作现场

  在本次调查性试探工作中,对于堆积特征清楚、明确的大型夯土建筑遗迹等,普查队工作队重点确认夯土遗存,以少量探孔进行穿透式勘探,了解遗迹堆积和叠压状况。同时,对土质、土色、致密度、包含物进行记录分析,对堆积状况进行研判,选择最能够反映堆积特征、有利于研判遗迹单位性质的探孔作为标准探孔进行记录,并现场留取影像记录。

  在调查性试探的同时,普查队工作队还利用北斗定位仪智能采集终端、RTK、无人机、相机等设备对于文物空间位置、照片等信息进行采集,对部分保存较好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测绘文物专题地形图,建立了数字高程模型,并以无人机航测技术测绘正射影像。

  据介绍,自今年9月下旬以来,蓟州区“四普”工作队分秒必争,假期仍奋战在田野一线。

  “我们预计再用1个月的时间,争取在秋收后、冻土前,完成全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调查性试探工作。”刘福宁表示,调查性试探将进一步明确全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分布范围、地层堆积及遗迹分布情况,为划定文物本体边界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文/图 蓟州区委宣传部)

编辑:尹媛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