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河大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里创新传承
来源:草原云  |  2024-10-11 13:54:20

  广袤的非洲大草原,狮子、羚羊、角马狂奔着展开激烈的生存角逐,长颈鹿、狒狒、斑马在一处有猴面包树的水源地觅食、休憩……10月9日,记者跟随“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康巴什自然博物馆,讲解员薛慧惟妙惟肖讲的解说,结合博物馆里大量真实的野生动物标本及相对应的生态复原场景,将一幅幅展现物竞天择、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给参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

千秋一河大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里创新传承

康巴什自然博物馆内逼真的非洲大草原场景

  “讲解员是连接博物馆和参观者的桥梁。”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薛慧是康巴什自然博物馆宣教部部长,大学毕业后于2018年回到家乡,2023年到康巴什自然博物馆工作。鄂尔多斯这些年在生态建设、荒漠化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亮眼成绩,让和她一样的返乡大学生感受深刻。她所在的团队85%以上是鄂尔多斯当地返乡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24.5岁,是一支年轻有想法、勇于挑战新事物的团队,在博物馆举办的系列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康巴什自然博物馆由康巴什区政府投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沉浸式互动体验型自然博物馆。其独特之处在于,博物馆里的447件珍贵的野生动物标本,全部由著名慈善家、美国野生动物标本收藏家肯尼斯·尤金·贝林捐赠,是目前他在中国边疆地区捐赠共建的第一家自然博物馆。

千秋一河大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里创新传承

真实的野生动物标本及相对应的生态复原场景如身临其境

  走进博物馆,仿佛置身真实的动物世界。博物馆的标本设置采用更亲近人的创新性展陈方式,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清晰地看到标本的真实样貌。馆内的野生动物标本历时3年,从世界各大洲运抵中国,最终在青岛港清关后于2023年运达鄂尔多斯。贝林先生之所以捐赠野生动物标本,就是看到鄂尔多斯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希望自然博物馆的建立能让更多的人提高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可。

  “我们想让这些动物标本‘活’起来,赋予他们第二次生命,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生动地呈现给大家。”康巴什自然博物馆90后馆长郭冉明说,场馆不仅是传统开馆闭馆式的管理运营,还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基于年轻团队比较有新的想法,想把自然博物馆做成一个能发展传承更多自然文化理念的平台。

千秋一河大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里创新传承

游客和媒体团现场参观

  博物馆的年轻团队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年轻人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自然博物馆事业发展。

  团队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利用社交媒体、数字化展览、互动体验等手段,让博物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自然生态剧本杀、直播、云展览、在线讲座等方式,让博物馆与年轻人建立新的链接;通过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和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更加丰富多元,唤醒大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

  “与传统博物馆的宣教方式不同,康巴什自然博物馆通过演艺、话剧、手工制作等多元化科普方式,丰富参观和研学体验,每个月推出6场公益活动,涵盖科普、生态知识等内容,拉近参观者与博物馆距离,加深了游览体验。”郭冉明介绍说。

千秋一河大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里创新传承

博物馆里还举办一些书画展陈活动

  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境内728公里,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黄河流经最长的地级市,也是黄河文化传承的节点城市,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区域,康巴什自然博物馆的建成,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深深植根于黄河两岸人民心中。

  康巴什自然博物馆里的年轻团队,正以博物馆为平台,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和传播自然文化艺术的鲜活魅力,让自然博物馆成为连接自然生态与科普科教的桥梁。(记者 郝雪莲)

编辑:高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