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37个工业遗产上榜,其中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截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及通过复核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工信部政法〔2023〕24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和第一批、第二批复核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政法函〔2023〕359号),经自主申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中央企业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及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和通过复核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现予以公布。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不断健全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切实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工业遗产传承、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产业函〔2017〕589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产业函〔2018〕417号)同时作废。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10月22日
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天津部分)
据了解,汉沽盐场从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建设开始,就从梳理文化入手,进行大量资料整理和盐田基础资源调查,通过多年打造完善,精心准备资料,整理核心物项与文化价值,撰写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及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汉沽盐场
汉沽盐场历史悠久,置场已达1099年,目前长芦盐区最早的滩契,可追溯到清初顺治十三年,芦台场“中沟”张家小河附近盐田交易契约。千余年来,滩田面积、生产形式等不断变化,而利用汉沽地理环境的潮汐纳潮、日晒蒸发水分、结晶池析出盐粒的工艺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如今汉沽盐场生产模式已经实现了“三化四集中”。
汉沽盐场
汉沽盐场
今年以来,汉沽盐场实施盐田利用与遗迹保护双向发展,立足传统盐田开展的工业游项目,将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此次申报将汉沽盐田多项设施列入核心物项,为提升盐田资源价值,持续推动工业遗产传承、利用,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源:天津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