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甘农薯7号”的测产现场,机器轰鸣,驾驶舱内的农人熟练地操控着收割机,一个个光滑饱满的土豆“迫不及待”地翻滚而出,顺着农机履带滑入编织袋。测产数据显示平均亩产达到5812.51公斤,这个数据让现场专家颇为惊喜,现场一片欢呼声,“甘农薯7号”刷新了该品种的历史产量纪录。
2024年武威市“甘农薯7号”测产现场
“是科研团队,也是普通农民”
马铃薯作为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主栽马铃薯品种多依赖国外引进,选育新品种面临挑战,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峰教授指出,育种工作需要长久且稳定的试验站支持。
14年前,张峰团队在定西市渭源县鹿鸣村建立鹿鸣马铃薯育种试验站,致力于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筛选。试验站拥有40亩试验田和2个杂交温室,每年种植超4000份种质资源和10000份无性系材料,其中不乏从欧洲、北美及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珍贵野生种。
马铃薯育种周期长、难度大,其普通栽培种有四套基因组,遗传背景复杂。张峰带领其团队不畏困难,常年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埋头杂交试验,对每个材料的特性了如指掌。他们深知,农业科学是实践科学,必须深入田间,才能了解农民真正的需求。多年来,张峰团队与马铃薯相伴,晒得比农民还黑,分不清是科研专家还是农民兄弟。
团队的努力成果显著,包括“甘农薯7号”在内的多个“甘农薯”系列新品种的筛选鉴定等试验工作,多在鹿鸣马铃薯育种试验站完成。张峰和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人员的坚守与奉献,为马铃薯育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团队在鹿鸣马铃薯育种试验站进行田间性状采集
“转变思路,用数据说话”
初期,团队缺乏推广经验,品牌影响力尚未建立,如何让种植户和企业信服,成为团队的首要难题。随后,张峰团队深入一线,不论规模大小,逐一走访,并且提供免费试种种薯,但反响平平,效果不佳,甚至经常有种植户忘记试种地块。
面对挫折,团队成员的信心动摇,部分成员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刻,团队成员余斌提出转变思路——用数据说话。他们积极参与政府品种测试,横跨多地,逐步提升“甘农薯”的知名度。经过数年坚持,团队迎来了好消息,两家全粉加工企业愿意试用“甘农薯7号”,团队迅速促成收购合同,大面积推广序幕由此拉开。
截至2024年10月,“甘农薯7号”已在全国12个主要产区推广,种植面积超43万亩,加工品质优异,市场高度认可,种植户热情高涨。目前,其种植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不仅在全粉加工领域表现突出,薯条、薯片加工厂也开始选用,授权种薯生产企业增至9家,种薯供应体系完善,累计授权费用超300万元。
团队还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提升经济效益,助力马铃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鹿鸣马铃薯育种试验站的成功和“甘农薯7号”的大面积推广鼓舞了团队,他们决定进一步扩展研发和推广布局,建立专注于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的试验站。
定西市渭源县鹿鸣村鹿鸣马铃薯育种试验站
张掖市山丹县河西马铃薯试验站
张掖市高台县甘农薯7号种植基地
2021年,河西马铃薯试验站在张掖市山丹县建成,成为河西地区首个专业试验站。山丹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是全国优质的加工型马铃薯产区和重要种薯生产区,试验站的建立填补了西北专业性试验站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河西及西北区域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河西马铃薯试验站为品种优化、种薯高效生产、现代化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望成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的示范标杆。
余斌对“甘农薯7号”充满信心,相信其能取代国际主流加工品种,成为国家主流加工品种。种植户孟志强2024年首次种植502亩“甘农薯7号”,亩产均超5.8吨,已与达利园签订订单,预计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好品种让他信心倍增。
“甘农薯7号”的推广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团队坚持不懈,用数据和实力说话,终于迎来曙光,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农著”系列产品参加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品种展示活动
“守得云开见日出”
甘肃农业大学马铃薯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团队历经十数年耕耘,育种成果丰硕。团队已选育10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全国10个主产区设立示范推广基地,覆盖甘肃、新疆等地,河西马铃薯试验站及“甘肃山丹马铃薯小院”亦正式揭牌。团队荣获多项省级及中华农业科技奖项,彰显了团队的科研实力。
张峰教授带领团队,不仅致力于育种,更重视人才培养。他每年带领新生参加全国马铃薯大会,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安排研究生汇报种植栽培情况,积累经验。张峰鼓励研究生学习新实验方法,提供外出培训机会,确保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并根据个人能力兴趣定制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袁剑龙深有感触地说:“我加入团队八年,见证了‘甘农薯7号’至‘18号’的诞生,团队对育种工作的严谨和热情激励着我,毕业后,我将继续投身马铃薯育种事业。”
张峰指导研究生进行马铃薯杂交实验
张峰深知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国家粮食产业安全的基石。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其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张峰感谢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他们的坚持和情怀铸就了今日的成就。
马铃薯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团队合影
通过不懈努力,团队不仅培育出优质新品种,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马铃薯育种人才,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科研初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在马铃薯育种的前沿,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力量。(文/图 张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