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天津市津南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津南区副区长罗振胜,津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伟,津南区北闸口镇镇长张明熠,津南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赵军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津南区积极构建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举措和进展。
发布会现场
津南区副区长罗振胜介绍情况
津南区是大都市的近郊区,有水林田湖草资源齐备的自然条件,有融合程度高的城镇化基础,有小站稻、设施农业、种业三条产业链的优质产业基础,有葛沽萝卜、宏程芹菜、南义葡萄等知名农产品品牌,还有京津都市圈巨大的优质市场,形成了津南区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津南区副区长罗振胜介绍,近年来,津南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立足发展实际和具体情况,多措并举,以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抓手,积极构建津南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悉,津南区积极打造设施农业产业链,注重在延链补链中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果蔬的均衡供应能力,为农业产业多元化、科学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该区有19个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总占地面积7990亩。同时,津南区着力打造“种业芯城”新高地,切实用好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的人才智力资源,调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积极性,持续强化种业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
津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伟介绍情况
近年来,津南区对照天津市乡村振兴“三美四乡”建设标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部分村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津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伟介绍,八里台镇西小站村积极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挂牌津南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政实践育人基地,组织编排红色文艺作品、开发研学课程,吸引客源,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余元。小站镇迎新村以迎新嘉年华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2024年2月2日升级后的迎新嘉年华对外开园,截止正月十六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同时,津南区积极探索发展农家院、特色民宿,已建成4家民宿和农家院,开辟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津南区北闸口镇镇长张明熠介绍情况
近年来,北闸口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突出、亮点频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津南区北闸口镇镇长张明熠介绍,北闸口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津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足用好津南科教、生态、会展“三张好牌”,按照“三量”“三新”“三个融合”的工作要求,立足北闸口镇工作实际,深挖特色资源,明确了围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存量资源,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1条主线、全力打造“乡村文化休闲”和“都市精品农业”2大产业片区的思路举措,通过培育项目、打响品牌、村企共建、联动发展,不断把乡村“沉睡”的资源唤醒、“蛰伏”的潜能激活,开创了北闸口镇乡村振兴新局面。
津南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赵军介绍情况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形式,供销社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津南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赵军介绍,近年来,津南区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坚持政治引领,聚焦主责主业,理顺体制机制,聚力使命担当,围绕“供”“销”“服”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构建供销体系“大家庭”,做好农业服务“田保姆”,优化商品流通“老本行”等方面,持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强势赋能。(文 张盐 图 天津市津南区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