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浙江义乌举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2-16 16:06:31

  12月12日至13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浙江省义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国计量大学承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义乌市科技局、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计量大学中东欧研究院、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共同协办。活动以“标准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标准化发展的任务与挑战”为主题,旨在通过标准化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中东欧国家在计量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强调加强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联合研究与互认,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创新协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创新共同体。

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浙江义乌举行

活动现场 供图 活动主办方

  开幕式由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永强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迪钊,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郑裕国分别致辞。来自15个国家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150余名代表出席,共同围绕标准化科技创新的前沿议题展开讨论。

  高翔在致辞中指出,标准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针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生物制造和标准化领域的合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推动彼此对现有生物制造相关标准的互认和统一;二是启动生物智造标准国际联盟,联合产学研各界共同推进生物制造这个战略产业的标准研制,以标准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在生物制造和标准化等相关领域的教育合作,通过联合科研项目、学生交流和人才培养计划,帮助双方在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实现互补和提升,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创新与产业的发展。

  王迪钊指出,本次会议搭建了一个汇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生物制造与标准化领域顶尖学者和科技创新者的国际平台,旨在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制造领域标准化的进程,促进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享。此次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是中国计量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深化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期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生物制造和标准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中东欧国家的科研成果提供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高晋强调,创新和开放始终是义乌发展的底色,义乌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更多创新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与世界各国科技交流合作。本次会议聚焦生物制造标准化这一重要主题,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积极实践。 高晋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各方在生物制造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推动知识与技术广泛共享,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为应对粮食与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为实现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郑裕国表示,此次活动聚焦生物制造与标准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与交叉问题,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他指出,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生物制造及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这一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合作路径与创新实践。在义乌召开的此次会议,将成为推动生物制造标准化领域发展的新起点,有望促进双方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与互补,推动生物制造领域标准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与实践。郑裕国表示,希望通过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在生物制造的标准化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浙江义乌举行

生物智造标准国际联盟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活动主办方

  活动期间举行了生物智造标准国际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将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转化与产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交流活动设有三场报告会,专家们重点分析了如何构建标准体系以促进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制造产业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功能性食品、生物传感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技术进展、商业化路径及标准化需求,同时就生物制造技术的产业化政策、法规及标准化策略展开深入讨论,从技术创新、标准监管和产业合作等方面提出战略性建议,旨在为推动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跨国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本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标准化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汇聚了来自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生物制造与标准化领域的顶尖学者与科技创新者,肩负着促进区域科技合作与创新、推动标准互认与统一、深化人才交流与合作的使命。

  此次活动不仅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生物制造标准化进程,为构建开放、共享、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注入了新动力。(文 胡志洪 张雅芬  汤近天)

编辑:魏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