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紧抓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机遇,在教育部指导下,积极对接34所国内高校,对口支援省内19所高校,创新形成“多对一”“一对多”对口支援新模式。通过“一校一策、精准对接”策略,细化支援内容,完善支援举措,推动受援高校实现从被动接受“输血”向主动自我“造血”转变,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甘肃省教育厅高水准承办了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邀请17所对口支援院校共商振兴大计,并积极响应《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强化责任担当,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理念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这一举措构建起国内高水平大学“团队式”帮扶甘肃高校的新模式,使甘肃成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战略支点“重镇”。
甘肃省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会议现场
在精准化对接协作共建方面,支援高校围绕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核心领域进行全面会诊,建立起“学科对学科”“专业对专业”“课程对课程”的精准对接机制,通过累积开展百余次教学研讨活动,共建272个教学资源、6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受援高校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在支援高校指导下,甘肃省受援高校累积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111个、一流课程7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15个, 新增6个博士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技创新方面,支援高校通过学术交流、选派高水平专家挂职、共建科研平台、联合项目申报、共享科研成果等方式,助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天津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设立联合创新基金,资助51个项目,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并助力受援高校获批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
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现场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支援高校通过单列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组织访学、选派教师交流及互派管理干部挂职等方式,全面提升受援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在2023年中西部“师范强教·教育强国”座谈会上,多所支援与受援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行动共识。截至目前,支援与受援高校已互派教师交流3159人次、干部挂职329人次,626名教师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养方式攻读博士研究生,受援高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培养方面,支援高校通过探索跨校联合培养、课程学分互认等举措,为受援高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视野。河西学院与复旦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已培养多批学生。截至2023年底,对口支援高校之间已累积学生互访交流2465人次,联合培养本科生1014人,并有数百名学生考取或保送支援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有效促进了甘肃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文/图 甘肃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