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阜南县,位于安徽西北部,以其悠久的柳编技艺闻名。近年来,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成功走出国门,赢得了海外市场的青睐。
阜南柳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前。杞柳种植和编织技艺在当地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然而,过去一段时间,这一技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年轻人纷纷转向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导致柳编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为挽救这一古老技艺,阜南的柳编传承人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他们不仅在传统技法上精益求精,还积极研发新的编织技艺和产品,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传承人也开始关注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销售渠道,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阜南柳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011年开始,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把黄岗柳编、剪纸等非遗项目引进学生课堂,聘请王文忠、孙传贵等非遗传承人授课,并通过社团活动对非遗进行普及和传承人才的培养,将非遗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成立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当地集合阜南本地柳编作坊,以“企业+经纪人+农户”的链条形式,从农户家收柳编成品进行售卖,提高了农户收入,还挽救了一些原本濒临失传的复杂编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扶持,阜南柳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积极推广柳编技艺,举办各种展览和培训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同时,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为阜南柳编提供了更多的出海机会。
阜南柳编产业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目前,该产业集群已涵盖纯柳编工艺品、木制工艺品、新材料制品(如草、竹、藤、布、纸、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可编织材料制品)等五大类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阜南柳编县级非遗传承人“90后”小伙徐思男,和他的小伙伴们将生产的柳编制品搬上跨境电商平台,尤其在欧美市场热销。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柳编的传统美感,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使得柳编技艺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他表示,见证柳编从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发展成让外国人惊叹的工艺,这种转变不仅让他深感自豪,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创新柳编技艺的决心。
阜南柳编的成功出海,不仅为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原本从事其他行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柳编技艺的价值,纷纷加入这一行业,为阜南柳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 刘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