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的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及‘三新一绿’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固废。‘以废治废’及‘工农复合’模式为降低治理费用提供了新的资源化经验,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1月22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刘承斌提出,皖北地区在全省域中的环境状态任务依然艰巨,建议积极探索以皖北县域为载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推进全省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安徽省人大代表刘承斌
刘承斌介绍,安徽省于2024年9月发布了《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全省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刘承斌认为,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状态改善任重道远。同时,皖北县域各固体废物类别不尽相同,具有独特的处理需求。
“在生态环境部先前确定的‘11+5’个试点城市及地区中,有两个县域试点在农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经验与皖北县域情况相似,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刘承斌说。
刘承斌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首先,相关部门、技术委员会及技术帮扶组应优先考虑皖北县域为载体的“无废城市”建设,并出台县域层面的固体废物指定回收政策,以促进固废的回收利用和处置。其次,在县域内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统筹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综合处理,以实现防范风险的集中管理,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一个区域的综合处理装置运营,需要大量人员参与,也能促进本地人员灵活就业。”刘承斌说。(文/图 刘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