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经济政策创新且务实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2-13 14:33:24

  国际在线专稿:黑山媒体Meer杂志网站日前刊发巴西圣保罗天主教大学教授道博尔(Ladislau Dowbor)的署名文章《中国创新管理:概要之外》。文章指出,外界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复杂性认识不足。呼吁国际社会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看待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中国以人为本、创新、务实的经济政策与管理方式。

  文章写道,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了解中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国家新闻报道以及整体信息质量极为糟糕,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热衷于捏造虚假信息,传播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言论。然而,理解中国至关重要,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任何简单抽象的认知都是行不通的。人们喜欢贴标签,不经调查研究就对中国进行分类,因此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误导性概念。

  文章作者指出,一个鲜明且关键的事实是中国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2年已超越美国。该事实意义重大,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我们当前所看到的,美西方试图孤立中国及其商品,而中国却不断扩大开放,通过其经济和技术影响力为新兴国家创造更多机遇。

  文章认为,中国自1949年摆脱封建主义等诸多现实困境之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转变,其关键在于中国长期遵循的经济建设总体理念:不同于专注“让富人更富”并宣称发展成果将“涓滴”至穷人身上的西方模式,中国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聚焦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困群体基本问题,始终将目光投向最亟需改善的领域。中国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政策。

  文章举例称,中国从2013年开始启动精准扶贫计划,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的发展数据表明,经济包容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包容性发展。这种做法行之有效,也是世界所需要的。如今,美国一半底层人口经济停滞现象非常明显,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则更加触目惊心。开展有效行动、优先考虑人民的基本需求,这无关意识形态,而是常识公理。

  文章还提到,中国政府采取了务实举措,避免了计划与市场的简单二选一。文章援引邓小平的话指出,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形式瞬息万变,中国一直以来面对的挑战格外复杂。在环境治理领域,中国致力于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向太阳能转型。为此,中国设立大型国有企业生产用于制造太阳能光伏面板的基础机械和设备,相比于直接通过国有企业生产光伏面板,这种做法能够使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获得生产条件,购买设备后依据当地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生产光伏面板。某种程度上,国家为私营部门融入绿色发展提供了启动条件,国有资本与私营部门相配合,政府发挥宏观调控指导作用,进行重大战略投资,这种模式既务实又明智。

  文章指出,民营企业在部分领域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但涉及教育、卫生、安全和大型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公共部门参与主导不可或缺。中国采取务实的政策措施,以哪种组织形式效果更好为考量标准灵活治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发展效率,也为其他国家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宝贵经验。(宫梦薇)

编辑:王鲁平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