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赵沟村的食用菌大棚里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干劲十足,加紧进行菌棒上架,一袋袋菌棒被整齐码放在菌架上,为丰产增收打下基础。
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赵沟村食用菌产业基地
“2025年,白沙镇锚定食用菌产业龙头乡镇定位,推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3个园区,发展9个地摆木耳种植点和317户农户种植庭院木耳,目前全镇共种植大棚木耳227座,连栋大棚5座,地摆木耳85亩。2025年计划种植木耳800万棒,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白沙镇副镇长李爱国说。
工人们正在卸货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白沙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许多村民通过参与食用菌种植、采摘等环节,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提高了收入水平。“自从镇上建了食用菌产业园区,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从生产、运输到上架,我干了一年多,这边务工也方便,在家门口一年能挣4万元左右。”白沙镇赵沟村村民薛建国说。
大棚内的菌棒
在发展大棚木耳的基础上,白沙镇还探索了林下椴木种植、田间地摆种植、农户庭院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技术培训、资金分红、自主种植5种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和鼓励村民群众用土地、劳务资源等作为股份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以提供就业、产业扶持的方式,让广大村民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让群众既能挣租金、挣薪金,又能挣股金、挣现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致富。
清水木耳
小小菌菇四处“飘香”,不仅为群众撑起了“致富伞”,更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种出了新希望。近年来,天水市清水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1个木耳菌棒标准化生产和养菌车间,40个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2600多座木耳种植大棚,18座总库容1.8万吨的食用菌冷藏库,推广大棚种植、地摆栽培、林下栽培、群众户内栽培等多种模式,形成了从菌棒生产到木耳种植、晾晒、包装、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构建起以黑木耳为主,香菇、平菇为辅,滑子菇、灵芝、羊肚菌、猴头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
2025年,天水市清水县以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将推广“大棚+林下+地摆+庭院”种植模式,切实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全民产业,扎根产业,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添力。(文/图 牛启坤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