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外交主题”记者会是最受外界关注的记者会之一。今年的这场记者会,现场座无虚席。“高热度”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外交布局、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声音”的“高关注”。
本场记者会上,一段开场白、23个问题,金句频出。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外交释放明确信号,进一步彰显定力与信心。
让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首选项”
梳理整场记者会,约90分钟时间,重点聚焦了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大国关系以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在听完记者会后,接受了《蓝厅观察》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在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回顾了中国外交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阐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的政策主张,展现出在元首外交领航掌舵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自信、坚定、从容、开放。今年的国际形势充满挑战,但中国外交初心不改,将继续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营造有利外部环境,让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首选项”。
回应热点
彰显中国外交开放自信
从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到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再到全球南方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一系列提问背后,是世界对于中国的关注与期待。《蓝厅观察》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记者会上,共有13位外国媒体记者获得了宝贵的提问机会。从问题的广度到回答的深度,一问一答之间,尽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放、自信的姿态。
在本场记者会上,俄罗斯塔斯社记者是第一个提问的外媒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俄关系的成熟稳定。涉及中美关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聚焦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大力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是否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提供战略机遇?路透社记者则关注,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国将如何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向《蓝厅观察》记者表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在提问时特别提到,现在美国政府动辄“退群”,传统盟友和美国的关系陷入紧张,这种现实既反映出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动辄使用关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多也反映出国际社会的担心,所以中方强调,只有心怀“大家”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这一点既是体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中国的胸怀格局,另外一方面,也是奉劝美国如果一味地以“美国优先”为原则不断扩大自己的利益,最终会造成更多负面影响,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热点问题以及地缘冲突,很多国家都在关注中方的立场。不管是乌克兰危机还是巴以冲突,中方的政策一贯明确,主张劝和促谈,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陈宇向《蓝厅观察》记者表示,从乌克兰危机一发生,中国就坚持各方之间要通过谈判对话,而不是军事冲突来解决问题,反对一些美西方国家利用乌克兰危机推动世界“阵营化”。中方的立场一以贯之,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中方认为,要全面解决乌克兰危机,应该全面解决其背后的根源性问题,理解各方各自的关切。中方也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乌克兰危机尽早和平解决。
中国“稳定”作用更加凸显
本场记者会上“和平”“合作”“发展”,依然是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出高度延续性、和平性与主动性。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国的“稳定”作用将更加凸显。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的外交政策的摇摆性,实际上给世界带来了重大冲击。中国外交本身所体现出的延续性,所做的事情包括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地区合作、促进全球南方发展等等,这些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次记者会,中国所展现出未来的外交政策,愿意在国际事务当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愿意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和平繁荣进步,在整个国际体系规则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中国愿意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和各国一起共同推进完善全球治理。在这些方面,国际社会高度期待中国能够发挥的作用。
制片人丨孙岩峰 章林
主编丨赵晶
记者丨黄惠馨
摄像丨李峻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