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早上8点,湖南新邵县巨口铺老年病医院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老人眼神不时望向楼梯口,满是期待。
“谢师傅来了!”一句话,瞬间点燃了原本就热闹的敬老院。“头发长了不用愁,‘活雷锋’老谢解烦忧!”身形清瘦的谢龙忠笑意盈盈,在老人的期待下,麻利地从理发箱拿出理发工具。
谢龙忠是龙溪铺镇楠木社区居民,从2011年起,他就免费帮大家理发,这一干就是14个年头。寒来暑往,一把剪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为近3万名乡亲带去清爽与整洁。
谢龙忠清理理发工具 摄影 彭欢
爱心萌芽,方寸发廊播撒善意星火
2008年盛夏,谢龙忠和妻子凭着精湛的手艺在深圳龙岗开起了美发店,推剪的嗡嗡声里时常夹杂着天南海北的乡音。
某日正午暑气蒸腾,谢龙忠给客人刮脸时瞥见门外蹲着个中年男人,看到他满脸愁苦,一问才知,这个男人不仅没有找到工作,连回家的路费也凑不齐。谢龙忠给他理了头发,并帮他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
当天傍晚,美发店的玻璃门上多了张告示:60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幼童免费理发。
2010年,为了照顾小孩和父母,谢龙忠返乡创业办起了养殖场。他在外出时发现,乡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留守老人。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剪头发便成了老人们的负担。
“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理发特长,为村民们,特别是村里的老人提供关怀?”谢龙忠时常思索。
说干就干!2011年起,每逢镇上赶集那天,谢龙忠便风雨无阻地赶到龙溪铺镇,在一家超市门口支起他的“流动理发铺”。
结缘义剪,百里乡路书写大爱春秋
“手艺高,态度好。”村民们口口相传,谢龙忠的名气越来越大,服务范围从镇中心渐渐覆盖到全乡镇。
2014年,眼见一些老人和腿脚不便的村民出门理发困难,谢龙忠又拿起工具,开车免费上门服务。
“整个龙溪铺镇153平方公里,每隔50天,我就开着车上门为村民服务,只要车能开到的地方,我都会走一遍。”谢龙忠表示。
那辆穿梭在山间的小汽车,不只是理发的信号,更是成千上万名山里乡亲的贴心依靠。而他的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慢慢变成几十人,到如今的成千上万人。
谢龙忠帮老人理发 摄影 彭欢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谢龙忠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谢龙忠仍乐在其中。
87岁的朱玉兰便是谢龙忠的“顾客”之一,她瘫痪在床,理发不便。“我奶奶瘫在床上不能动弹,谢师傅几乎是跪在地上给她理发。理完发,我奶奶特别高兴。”朱玉兰的孙媳妇梁英激动地说。
2016年,谢龙忠加入新邵县大同公益,开启了敬老院义剪之行:为巨口铺老年医院等3家敬老院的老人义剪。“基本上每个月我都会抽3-4天上门为老人解决‘头等大事’。”
谢龙忠帮老人理发 摄影 彭欢
一直以来,谢龙忠坚持剪头发不收钱,时常自己还得贴钱。回忆起这些年义剪的暖心瞬间,一张张笑脸在脑海里浮现,谢龙忠心里就觉得欣慰。
制止扒手小偷行窃,为老人挽回被骗的钱财,冲进火场救出老人……除了义剪外,诸如此类的善举,时时刻刻都在谢龙忠身上发生。
聚光成束,14载坚守汇聚爱心传帮带
“我来献!想谢谢他这么多年帮我妈妈上门理发。”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对谢师傅的乐于助人早有耳闻,我也要出一份力。”
……
2024年10月,一场汇聚爱心的献血接力在新邵上演。
此时,谢龙忠的小儿子意外坠楼,生命危在旦夕,急需大量输血,但短时间内医院血库存量告急。大同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进行呼吁,号召大家助一“臂”之力。
很快,谢龙忠曾经播撒下的善意的种子,换来无数温暖人心的回响,一支献血队伍迅速集结。
祸不单行,孩子受伤后的70多万巨额医疗费用,如同大山一般压得这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家庭喘不过气来。然而,当邻里乡亲们纷纷自发地要为他捐款时,谢龙忠婉拒了这份沉甸甸的善意。他说:“尽管我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这个社会上还有更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的苦难并未磨灭谢龙忠的善良本性。在他儿子动手术期间,他还到众欣养老院为34名老人理了发。2025年春节,他还惦记着隔壁村生活有些拮据的村民,从自家养殖场精心挑选了4斤牛肉、15斤猪肉送了过去。
“我也有时间,我也想做公益。”新邵县市民艾超毅表示。在谢龙忠的带动下,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也成了志愿者,他们在全县走村入户,把温暖送到更多群众身边。
谢龙忠(右二)与老人拉家常 摄影 彭欢
岁月如流,谢龙忠手中的那把剪刀,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锃亮,它剪去的是发缕的杂乱,留下的是人间的温情。他以一己之力,汇聚起爱心的涓涓细流,润泽着新邵这片土地,而这股温暖的力量,又在众人的接力下,奔涌向前,生生不息。(文 彭欢 张海兵 肖晔)